第(2/3)頁 考官是考官,閱卷官是閱卷官。 今天上交考卷那是不能直接看的,得是經(jīng)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然后遞交八個閱卷官閱卷。 一個個將試卷傳閱過去,若是覺得這份試卷尚可,則畫一個圈,若是覺得不好,則直接打個叉,八個閱卷官,至少要有六人打了個圈,才勉強能通過這第一關(guān)的遴選。 規(guī)矩,張好古是已經(jīng)知道了的。 這會兒,正式在偏殿當(dāng)中喝茶,吃點心。 這皇宮的點心,感覺味道也是一般般。 這感覺,好像自己穿越前吃的比皇帝還要好。 吃了幾個,張好古感覺味道寡淡,丟在一邊,開始耐心等待。 偶爾,也會有考生陸陸續(xù)續(xù)的過來,只是,張好古并沒有跟他們搭話。 最最主要的問題是。 他跟這些考生——不熟。 非常不熟! 咱們的張大少爺壓根就不是讀書人,就不要說有什么同窗同年了。 基本上是獨來獨往。 單打獨斗。 到了日落,張好古也就回到了魏公公贈送給自己的府邸當(dāng)中。 第二日,便是閱卷日。 讀卷官們一一看著文章。 來進行品評。 一個閱卷官看著手中的考卷,卻是忍不住贊嘆道:“這份考卷倒是不錯,想來深知建奴之患,這文章中說的好,殺建奴人不若誅建奴之心,說得好,說得好!” 又有一個閱卷官的伸頭一看,也是忍不住點點頭道:“說的不錯,說的不粗,這建奴雖說是窮兇惡極,卻也畢竟也是人,這話說的倒是不錯,所謂出華夏者為夷,入華夏則為漢,漢夷之分,在乎于禮,因此要治遼,朝廷固然需要陳兵威懾,與此同時,更要加緊教化,這教化即是誅心,誅其惡心,而使其知禮,如此,則建奴可平,遼東可靖。” 他的一番話頓時換來不少讀卷官的認(rèn)同,眾人紛紛點頭。 為首的一個閱卷官很是大加贊賞,他畢竟是禮部侍郎,教化的事自然要歸于禮部,這禮部少不得又要凸顯一下重要了。 “很好,殺人不如誅心,進剿不如教化?!? 一邊的張瑞圖心中卻是咯噔了一聲。 他自然是知道這些閱卷官的脾氣。 基本上大家都要行的教化之道,認(rèn)為建奴可以馴化,教化,不起兵戈,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說到底,還是把圣人的話拿出來堆砌一堆華麗的辭藻,以此來證明大明朝蒸蒸日上。 打,是要打的 滅,也是要滅的。 但是,嘴上還是要說著孔老夫子的話,來證明建奴不過是疥蘚之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