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邱氏將那戶人家說得哪兒哪兒都好,更是言明有了這三十兩銀子,不僅能還清家里的外債,還能緩解如今家里的困境。 段父段母聽了自是舍不得女兒跟家里斷親,更何況那個時候段氏已經(jīng)與陶知義相識,陶知義更是早就登門見過段父段母,言明了要娶段氏的心意,段父段母見兩個小兒女情投意合便應(yīng)了,就等著段氏滿了十六歲便嫁過去呢。 邱氏見段父段母不答應(yīng),便不高興起來,還慫恿著段清松逼著段父段母答應(yīng)那樁婚事。 段氏的二哥段清峰極疼段氏,見邱氏執(zhí)意讓段氏嫁過去,便偷偷跑去邱氏的娘家村子打聽那戶人家去了,不打聽不要緊,一打聽著實嚇了一大跳。 那戶人家確實是富戶,可家里卻是個傻兒子,那年都已經(jīng)二十八歲了,而且之前已經(jīng)娶過三個媳婦,而且每個媳婦都暴病而亡。 這樣的人家,便是再多的銀子,又怎么能嫁? 段清峰氣不過,回來便跟邱氏爭執(zhí)了一番,并將那戶人家的情況全盤說了出來。 段父被事實真相氣得吐了血,病又加重了幾分,眼見著便有些奄奄一息了,段清松和邱氏這才嚇得不敢再提那樁婚事。 然而,家里欠的外債卻是實打?qū)嵉模吻宸鍨榱藥图依镞€外債,自賣自身給一戶人家做了小廝,便隨著那戶人家去了外地。 外債還清了,可段父的身體卻因為那次吐血更加差了,怕自己有個好歹,段氏被段清松一家隨便許了人家,于是,不等段氏滿十六歲,段父段母就跟陶知義商量,讓他盡早迎娶段氏。 段氏嫁給陶知義半年后,段父病亡,段母悲傷過度也相繼身亡。 若不是邱氏,段父也不會那么早離世,段氏心中對段清松和邱氏都是有氣的,但是到底是自己大哥大嫂,段氏也不會吵架,便只能遠(yuǎn)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