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3章天賜吉兆 可因地勢問題,那處便是下雨也不見得像京中那樣涼爽,著實潮濕悶熱得厲害,此附近樹木叢生雜草豐茂,很多將士們都被毒蟲咬傷,雖不算得厲害,但奇癢難耐之下,叫人連吃睡也不得安穩,帶去的藥材受潮藥效大減,承郡王便求朝廷再給撥些個郎中同藥材來。 承郡王有求,作為康熙爺極信任的人,他求什么康熙爺自然給什么去,只是并未多想永興的雨同京中的雨有什么異同。 然被玉琭的夢一提點,康熙爺忽得想起巴爾善給他的那長張新繪制的大清輿圖,康熙爺曾對著此圖無數次推演軍事,上頭的山川河流乃至于溝溝坎坎,康熙爺都記得一清二楚。 大清界內,自古便有四處兵家必爭之地。 一為中原大地,中原遼闊,物產豐富,自古便是國之糧倉,開封府更是八朝之都,得中原便有了一統天下之根基。 二為漢中,漢中一直是巴蜀的一部分,占領漢中進可派兵進攻中原,退可進入巴蜀保住根基。 三為襄陽,極易守難攻,南宋時蒙古鐵騎就曾踏足過此處,若純拼武力,南宋兵馬自是不堪至極,然偏占著襄陽地利,硬是將蒙古大軍拖垮。 這第四便是永興了,此地東鄰江西贛州,南抵廣東韶關,西接湖南永州,北達湖南衡陽、株洲,吳三桂若是想占據兩廣之地,必是得由永興南下。 而永興之重則為耒水,永興依耒水而建,若是此地也連經半月余的大雨,只怕有潰堤的風險,而此地原駐兵馬同承郡王的增援便駐扎在耒河南岸,如若潰堤,別說此地十萬兵馬,就是二十萬也有去無回。 “萬歲爺,我知自個兒的身份不該多嘴軍務,可我只怕永興真發了發水,在天災面前,人何其的渺小,便是承郡王有神力王的名頭,憑他自己,憑將士們的血肉之軀,想來也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洪水。” “如若永興已然在咱們八旗手中了,那地方也沒像京中似的下雨,您就當我杞人憂天,若是有,還請您務必傳一道口諭去,好歹叫將士們防備著些,您就當體諒我這個做姐姐的,實在放不下弟弟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