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尚很清楚,《消愁》肯定會紅,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流媒體時代,一首歌紅了,那大概率也只是歌紅了,與誰唱的沒有太大的關系。 前世已經活到了2022年的他,太清楚智能機普及,流媒體時代對音樂生態的巨大改變。 別說只是在選秀節目上紅了一首歌,就算是參加完整個選秀節目,獲得冠軍,大紅大紫出道的偶像,同樣也有出道即巔峰。 李尚前世見過太多太多一首歌曲紅遍全網,但歌手是誰卻沒有多少人知道,甚至也沒有多少人愿意去知道。 甚至原創歌曲還沒有人家翻唱的流量高。 因為大多數人喜歡的只是這首歌,不是這個人。 加上每天都有優秀的歌曲出現,他們可供選擇的太多了。 除非你的嗓音特別獨特,獨特到讓你唱出的歌就是有別人唱不出的味道,但那更多靠的是天賦,這種人也少之又少。 李尚自認為自己目前的嗓音還沒到那種級別。 所以很多明星出道后,不得不去參加大量的綜藝節目,來增加自己曝光度,來讓粉絲持續的關注自己,喜歡自己。 而這又考驗明星是否有綜藝感,人是否有趣,是否有閃光點和記憶點,不然同樣白扯。 所以很多明星就會有所謂的偶像包袱,為了迎合市場和粉絲偽裝自己的形象,扮演著別人喜歡的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人設。 這也是為什么經常會有某愛豆人設崩塌的新聞出現。 流媒體時代,明星與粉絲的關系,早已經不是唱片時代的神與崇拜者,而更像是……男女朋友。 喜歡上你的時候,你就是我心中的男神女神,如果有一天我發現你并不是我喜歡的樣子,那么分手快樂,棄之如敝履。 當然,這不包括那些腦殘粉,因為這類人可以劃分到騙子與韭菜的關系。 所以李尚知道《消愁》會火,但卻根本不足以讓自己徹底翻身,甚至說自己通過這首歌能夠獲得的名氣、粉絲,乃至是收益都會很有限。 就算目前熱搜榜上,自己的話題引發熱議,自己因為魏繼乃嫁禍的事情被很多人同情,很多人義憤填膺的出來替自己說話,替自己對戰呂倜那邊的水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