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很累了,因為他一路都在狂奔。 不久之前,熒惑星接近心宿,有星落在東郡,有黔首大膽在上面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文字,皇帝震怒,不僅處死了很多人,銷毀了那塊石頭,更是為了壓下這樣的紛擾,命人創作了【仙真人詩】,記錄他巡游天下的事件,讓諸多使者將這詩歌擴散至天下各處。 他便是這樣一位使者,他已經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傳播任務,狂奔了很久。 路邊的人好生奇怪,使者看著路邊的人心中暗自思量,那衣服的樣式,看起來倒像是那些方士,他捧著的是什么?看起來像是玉石?為何這荒野之中,官道邊上,會有方士捧玉石而立? “你是什么人?”使者警覺的大聲發問(注:我古文著實不精,接下來就寫白話了,莫怪) 皮煙羅當下胡編了幾句,且稱自己是游方之人,問這使者又是何人,在干什么。 考慮到皇帝近些年對方士的態度,使者便也沒有完全拒絕回答,將他代皇帝傳播詩篇后正在歸還的任務簡單的說了一下。 聽到使者這么說,皮煙羅大驚失色,一段塵封的記憶開始上浮: 那是穿越之前,又一次退休失敗的他,在轉成半幕后半文職的時候,接受某追蹤文物的長期任務的時候,所讀過的一段史料,那是史記中的一段,跟故國失落的一件古老的文物有關的記載: 傳國玉璽,這已經幾乎變成傳說的一段歷史中的主角,有過一段傳說……… 傳說,在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南巡,當祖龍來到洞庭湖的時候,湖面上忽然風浪驟起,所祖龍所乘坐的船眼看不敵風暴,就要傾覆。面對危機,祖龍將那代表著千秋萬代,天下一統的傳國玉璽扔入湖中,祀神鎮浪,這才平安度過洞庭湖。 按理說,傳國玉璽應該就此不見蹤影,也有人相信,歷史上真正的傳國玉璽,一定還沉睡在洞庭湖的某處,而不是像后世傳的那樣又是被人摔得缺了一角用黃金填補,又是失蹤于晚唐的烈火之中。 為何有史學家相信傳國玉璽依然沉睡在洞庭湖下的某個地方,因為史料中記載的那一段,史記秦皇本紀記載的那一段關于玉璽如何回到祖龍手上的文字,著實過于離奇,皮煙羅記得,史記是這么寫的: 【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 用白話說便是: 秋天,有一位使者從關東來,在夜晚經過華陰平舒這個地方,路邊突有人啊,就那么拿著玉攔住使者說:“替我把它送給滈池君。” 然后,這人還說:“今年祖龍死。”使者自然好奇,想問他其中的緣故,結果,這個人忽然憑空不見了,只留下他的玉! 而這使者便將玉帶給祖龍,結果這塊,便是祖龍八年前在洞庭湖中扔下水的那一塊! 突然出現一個大活人將掉在水里的東西送了回來,然后大活人憑空消失? 后世堅信子不語,怪力亂神,堅信世上不可能有如此離奇之事的學者們自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們堅信兩件事。 這第一,這是一種攻心戰。畢竟這事兒發生前,祖龍就在面對謠言危機,有人在隕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樣霍亂民心,始皇才派人創作仙真人詩到處傳播去打攻心的輿論戰,而為了反擊始皇帝的反擊,謀劃推翻他的人們又開始攻心,說了一句: 【替我把它送給滈池君,祖龍今年會死】 滈池君是何人? 【武王居鎬,鎬池君則武王也。武王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紂矣,今亦可伐也】 【鎬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也】 換句話說,代表了周朝。 祖龍的大秦,革了誰的天下?周的天下。 將代表上天承認的玉璽送還給周朝,還說祖龍要死,這分明就是懷念周朝分封的六國貴族散布的針對祖龍攻心的謠言---史學家是這么認為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