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等一下你就按照這個路線開過來,速度盡量均衡一點,不要時快時慢。” 在馬路上,蘇昱對著一個中年男子,說道。 這個中年男子,原本是一個公共汽車的司機,每天都是開固定的路線,而現在依舊是司機,只是這次臨時被請來拍戲。 因為,蘇昱現在要拍的一場戲,就是需要有一個人來開公共汽車,便請了一個司機來拍戲了。 而交代過后,他又開始檢查起一把雨傘。 這一把雨傘看起來普普通通,就好像只是一把很普通的雨傘,但實際卻是劇組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才制作出來的道具。 而這把雨傘,沒有其他特別之處,主要就是質量好,無論是怎么用,都不會斷把。 質量好,就是最重要的,就是為了質量才會特別打造一把雨傘。 因為,蘇昱等一下要拍的鏡頭,需要用到一把雨傘,而如果質量不好的話,根本沒有辦法做到這些動作。 在蘇昱檢查雨傘時,徐靜初走過來,說道:“還是用綠幕拍攝,后期再加特效吧!” “不,后期特效做得再好,還是沒有辦法以假亂真的,這個鏡頭的可看性就要打一個折扣了。”蘇昱自己否定。 如果說這些危險的鏡頭,全部用特效來完成的話,那《警察故事》這部電影的可看性,無疑是大大降低。 可以這樣說,沒有這些鏡頭,《警察故事》系列就是普通的電影,也很難成為經典電影。 因此,蘇昱決定拍攝這個系列的時候,就不可能會放棄這些鏡頭,也不可能通過特效來完成這些動作,他只會做得更加大膽一點。 徐靜初又建議道:“那公共汽車的行駛速度放慢一些,我們后期再加快,也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主要蘇昱接下來要拍的一場戲,是一場追逐公共汽車的戲,他需要追上公共汽車,并且通過雨傘掛在公共汽車上,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如果抓不穩摔下來的話,后果也是挺嚴重的。 公共汽車的行駛速度越快,動作就越難完成,危險性也越高。 蘇昱依舊是搖了搖頭,他并不贊成這樣做,如果公共汽車的車速太慢的話,就顯得太特意了,無法讓人感受到真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