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而他現在就是在追求這一點。 在正式開機之前,蘇昱和秦伊經過多次探討后,盡量決定把電影的拍攝方式更偏向于意識流,主要是通過眼神來表達,描述一些細節,弱化臺詞,以及具體的行為。 只有這樣做,才可以給觀眾保留足夠的想象空間,可以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在腦海里演繹出來,而不是讓電影演繹出來。 電影,呈現的只是一個框體,后面就由觀眾自己完善這個故事,讓他們去理解這個故事。 蘇昱認為這樣做,才可以讓觀眾更加理解這個故事,也更加明白這個故事的不平凡,而不是讓一部電影把這個故事給定格了。 因為,他突然就算是自己對這個故事,同樣是存在著一些認知錯誤,不是他的理解就一定是對的。 蘇昱認為與其灌輸一種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理解,還不如直接讓電影保留想象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理解這個故事,這樣會更加深刻,也會更喜歡這個故事,而不會看過之后就忘記了。 當然,他知道這種拍攝手法也是很難做到的,沒有把握中間的平衡,過度的話,就會把電影拍得似是而非,電影就不完整了,故事也會支離破碎,觀眾更是看得一頭霧水,都不知道是什么故事,更更別說去想象了。 所以,蘇昱認為把握中間的度,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做到的。 正因如此,在新電影開機后,他才會親自在劇組監督,也是為了及時糾正錯誤。 秦伊一個人拍攝這部電影有可能會出現遺漏,會有注意不到的地方,或者是發現不了一些問題,而如果有蘇昱在旁邊看著的話,則是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這些問題,有他的指導,電影不一定可以做到最完美,但至少可以更上一層。 以蘇昱現在的導演技能,外加他的經驗,以及看過無數的經典,還真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如果他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真的可以買一塊豆腐撞死算了。 而且,有蘇昱在旁邊指導,秦伊也可以更加安穩一點,專心拍攝這部電影,而沒有他在身邊的話,那她指不定就會因為緊張拍不好,而導致無法專心制作電影。 畢竟,在秦伊的眼里,蘇昱就猶如神一般的存在,至少在電影圈中,他就猶如神一般。 有他在身邊,就算什么都不做,但可以讓她放開手去制作電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