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英特爾,據說定價策略通常都是8:35,也就是8元的硬件成本,定價會是35元,而amd歷史定價,甚至達到過8:50。 不過,amd的定價雖高,但因為之前的銷量不如英特爾,利潤一直是不高的,甚至還虧損了很多年。 而英特爾這家芯片公司就不一樣了,就算是采取昂貴的制程工藝,但因為銷量大,可以把所有的成本都平攤到一個很低的水平,從而可以控制成本,做到高利潤。 英特爾、蘋果這些公司都是如此,通過高銷量,來降低成本,從而攫取超額利潤。 只要產量和銷量高,產品的成本就可以控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也都是高科技產品的共同特點。 這些高科技產品,只要技術成熟后,銷量提升起來后,成本就跟大白菜一樣便宜,而利潤自然是非常可觀了。 蘇昱問道:“你覺得燭照處理器的定價多少比較合適?” “如果想要獲取高額利潤的話,以燭照處理器的性能優勢,定價可以達到8:200以上。如果想要迅速打開市場的話,我認為定價不能高于8:120,只有低價才可以迅速打開市場。”蘇京墨分析道。 這里的定價,是根據40元一顆的硬件成本來算。 第一種8:200,就是成本為40元的處理器,定價為1000元以上。 而第二種8:120定價,則是相同的成本,定價為600元以下。 英特爾的定價策略,已經是屬于業界中比較高了,但比起燭照處理器的定價策略,英特爾的定價則是太低了。 不過,燭照處理器的定價比例雖高,但也是因為硬件成本比較低而已,才會有這么夸張的高比例。 燭照處理器在生產中,各種成本都是非常低的,加上良品率也遠遠高于現在的硅芯片,才可以把硬件成本做到40元一顆。 一顆處理器的生產成本,僅為40元,這對于業界來說,那是屬于難以置信的。 而且,這種處理器的性能還直接比肩高端處理器,還可以做到40元,那更是讓業界無法相信。 但事實上就是如此,燭照處理器的硬件成本,的確是可以做到40元一顆,但前提是保證每年產量不低于600萬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