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以孩子周歲的時候,只有親近的幾家人到了,雖然場面不隆重,不過細節到位,場面溫馨。 大利作為先生的師傅,帶著探花郎來了。付老夫人如今就是兒媳婦行禮,走哪帶哪,人家半點不自在都沒有。 這也是京城的奇景,在翰林院,探花郎府上婆媳相處融洽,那都是美談。 就這發展,誰能想到,周瀾同姜常喜感慨過很多次了。 姜常喜心說,那是你不知道,這對婆媳,去外面惹事的本事,不然你看看還是美談不? 齊家外祖父同齊舅母帶一家人過來慶賀,場面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李大人帶著一家子,林舅舅帶著林舅母都有過來。這算是小宴。 讓姜常喜比較為難的是,以往小叔子不會跑的時候,都是被奶娘抱著,三孩子到不了一塊,讓人注意些,問題不大。 如今小叔子都一歲多了,能下地走路了,雖然歪歪扭扭的不如自家兩個孩子走的穩當,可到底是個會跑的。 看到姜姜同圓圓地上跑,小叔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地上跑,孩子都貪伴,這事天性。 奶娘就看不住小郎了,三孩子愿意往一塊湊,他們還不會看人臉色,盡管李夫人的不樂意都寫臉上了,可依然不太管用。 自家孩子的力氣,碰到小叔子的嬌弱身板,姜常喜比李夫人還擔心呢。不能約束小叔子,只能約束自家兩個孩子。 挺高興的日子,周瀾臉色都不太好看了,尤其是看到姜常喜約束自家兩個孩子的時候,周瀾直接就撂臉色了:「孩子們周歲,他們就該高高興興的,為何要為了別的事情約束他們?」 姜常喜差點同周瀾瞪眼,不約束行嗎?你不知道你家孩子德行嗎:「呵,周大人本事,周大人告訴我,要怎么辦?」 人家周瀾那還真是有辦法,不是瞎說的,過去直接把小弟弟抄起來了。挑眉看著姜常喜,意思就是我犧牲自己,你也得讓孩子們自在,隨意。 姜常喜心說,成,你有本事。不過確實不在約束自家兩個娃娃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