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能讓府尊大人,如此評鑒,這就相當于在府尊這邊蓋章的舉薦。 說句更實在的,若是周瀾不準備繼續科考,或者科考不如意的話。憑借這話,在保定府的府衙,或者縣衙里面謀得差事, 進階官身,不成問題。 這就是這年頭名望的重要性。當然了這也是科舉制度在當下還不完善的體現。 換個人聽了這話要欣喜若狂的,人家周瀾目標遠大,不想仕途絕于四品之下,科考那是必須的。 感激之情也必須表達到位,還要主意不能搶了解元的風頭。明白人就看出來這位周大爺的游刃有余了。 等到這群新舉人從府衙出來,周瀾同解元身邊都圍著一群人恭喜。 李郎君等了好半天才能同自家周賢弟說上話:“周大爺,當真是聲名在外了。” 聽上去這話,調侃成分多, 周瀾:“李兄快莫說了,兄弟臉皮博,羞臊死了。” 李郎君吸口冷氣,即便是有那么幾分嫉妒,都被周賢弟這般的行經給折騰沒了:“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看看今日的第二名,第三名才不好意思呢,愣是被你搶了風頭。” 這個也是沒想到,做了那么實事,竟然還讓府尊大人記住了,周瀾拱手求饒:“李兄。” 李郎君搖搖頭:“我算是明白了,除了中頭名,余下的名次其實都差不多。” 當然了還有同周賢弟這般,另辟蹊徑,別管考的如何,人家是用實力說話的,做出來的事情足以令人記住。 可惜兩條路, 哪一條他都沒有這個實力。 李郎君嘆口氣, 時也命也。 周瀾不得不說,李兄總結的很到位:“李兄已經高中,何以還如此失落。” 李郎君那邊背著手:“確實,以我的學識能夠高中,就該高興了。” 周瀾品著這話就不對味,難道李兄在記恨先生說過的話。 李郎君:“賢弟別多想,為兄的學識如何,比之同窗之間,水平如何,為兄心里還是有數的。之所以能夠榜上有名,大概也是明白因何的。” 對著京都的方向拱拱手:“是本朝對寒門子弟的提拔。” 這心態看上去竟然還算是平和,周瀾恭維:“李兄本就靠實力所得,何必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