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僧人之言,柳師師頓時頭大。 而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招募到的一眾本地江湖好手,聽到東陽賊有上千人規(guī)模,嚇得紛紛辭行。 預(yù)支的錢糧悉數(shù)奉還。 給的錢再多,也得有命花才行啊。 無奈之下,柳師師只得硬著頭皮去找本地縣令。 結(jié)果不出所料,縣令直言以他們區(qū)區(qū)兩三百老弱縣卒,能守住縣城就不錯了,哪里有余力護著柳娘子等人南下? 反正賊人退去之前,他會一直選擇閉城不出。 除非柳師師能取得吳州總管的掉令。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柳師師跟吳州總管府根本不熟。而且對方也不大可能會為了她一個九品行參軍調(diào)兵。 思來想去,她決定獨自潛回北邊富陽縣,走驛馬加急,詢問揚州大總管的意思。 畢竟這趟公務(wù),名義上是總管府那邊攤派下來的。 是暫駐諸暨還是更改流放目的地,都需要那邊給個準話。 省得耽誤了時日,被安上一個“失期”的罪名。 不過這樣一來,估計要等上十天半個月了。 …… 楊遇安一時無事可做,便將心思轉(zhuǎn)回先前無咎的遺愿任務(wù)上。 經(jīng)過這幾日思考,期間又找瓊花仙子不斷試探,他終于理清頭緒 先前因為先入為主的印象,他以為無咎在意的只有王命與少女明。 表面看來,這并沒有錯。 但想深一層,這兩件事本質(zhì)上是沖突的。 一個將王命比生命看得更重的人,又怎會看重兒女私情? 反過來說,一個在意兒女私情的人,又怎么可能將王命視作人生的唯一? 常識告訴他,當兩件互相矛盾的事同時存在的時候,必然有一個是假的。 而從上次的經(jīng)驗來看,無咎喜歡少女明這件事,基本是真的。 那么一個理所當然的推論就是:無咎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在意王命。 或者說他在意的不是王命本身,而是一旦完成不了王命,所帶來的負面后果。 再結(jié)合歷史上無咎最終命運,楊遇安很快搞清楚了無咎真正的憂慮。 他不想因為辦砸了事,給家中親人帶來麻煩。 除此以外,他總感覺鄭旦與無咎的關(guān)系,也十分可疑。 說不定里面還有故事。 “閑著也是閑著,姑且試試別的‘解題’思路吧。”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