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一派則認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燕王那話明顯是挑撥離間,朝廷該信任徐耀。 新帝魏昂與首輔黃仁、兵部尚書齊韜密談之后,以京城無大將防守為由,將徐耀召了回來。 徐耀含恨而去,燕王聽說此事,喜得大笑三聲,可能徐耀還沒回到京城,他便帶人開始了反擊。 郭嘯、張錫率領的七萬多將士也及時趕到,與燕王大軍里應外合,連破盛世庭麾下的兩支大軍共二十萬兵馬,而這二十萬兵馬,死的只是少數,剩下的全在主將戰死副將投降之后,并入了燕軍。 如此,朝廷兵馬銳減,燕軍劇增,盛世庭縱使用兵如神也抵擋不了! 打到六月,盛世庭帶著僅剩的十余萬兵馬退回長江以南,與此同時,四十萬燕軍浩浩蕩蕩地陳兵江北,緊鑼密鼓地調用漁船,以備過江。 局勢變化得太快,這是新帝魏昂不曾料到的,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除了少數幾個還對魏昂抱有信心積極地出謀劃策,大多數官員都已經暗暗做起了兩手準備,只是隱藏得小心翼翼,免得被人揭發告到新帝面前,先砍了他們的腦袋祭旗。 危急關頭,首輔黃仁建議魏昂派人去見燕王,先答應將江北割讓給燕王,叔侄二人平分天下,等解除了眼前的危局,朝廷再陸續從遠地調遣軍隊過來,與燕軍決戰。 魏昂同意了,為表誠意,他將燕王長女魏槿從被官兵嚴防死守的夫家中請了過來,再由黃仁對魏槿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當然,情分、道理都是空話,君臣真正拿捏魏槿的,是魏槿所生的二子一女,簡言之,如果魏槿能夠說服燕王止兵,魏槿的孩子們就能安然無恙,否則…… 魏槿想到家中的孩子,淚流滿面,哭著應下了。 魏昂再派人護送魏槿乘船過江,去見燕王。 魏槿是燕王與徐王妃所生的嫡女,也是他的第一個女兒,燕王愛之如珠。自從魏槿十六歲嫁到京城,燕王已經有整整十二年沒有見過這個女兒了,如今父女重逢,別說魏槿哭成了淚人,連燕王也頻頻落淚,抓著女兒單薄的肩膀,恨聲道:“瘦成這樣,皇上是不是刁難你了?” 魏槿搖搖頭,將這三年來她與夫家的處境說了一遍,禁足雖苦,卻衣食無憂,當然,夫家對她諸多不滿,丈夫也夜夜宿在妾室那邊,這些,魏槿沒有告訴父王。 待心情平復下來,燕王當著眾武將的面,詢問女兒道:“皇上派你過來,可是讓你勸說我投降的?” 魏槿就把魏昂承諾與父王平分天下的詔書拿了出來。 燕王看過之后,露出喜色,問女兒:“阿槿覺得如何?” 魏槿卻道:“父王起事三年,如今距離事成只有一步之遙,若此時半途而廢,一旦朝廷緩過氣來,馬上就會派大軍來襲,屆時不但父王前功盡棄,我朝百姓也要再度承受內戰之苦,所以,為了跟隨父王出生入死的將士們,為了擁護父王的天下百姓,父王絕不能同意此詔!” 燕王神色一凜,卻又遲疑起來:“可,我若繼續南下,你沒能完成皇命,朝廷問罪女婿、外孫……” 魏槿眼中含淚,微微揚起臉龐,聲音堅定地道:“與天下百姓的安危比,區區他們幾人又算什么,父王只管南下,不必顧慮女兒一家!” 魏曕、魏昡、崔玉與眾武將都齊齊跪下,懇請燕王顧全大義,為百姓而戰! 燕王重重地握住長女的肩膀,好女兒,不愧是他與王妃的孩子,大局面前知道孰輕孰重! 于是,燕王留下女兒,派使臣去回復新帝,他要清君側除奸臣,除非黃仁、齊韜、殷聞受誅,他絕不罷手! 魏昂大怒,派人將燕王使臣綁下去! 黃仁、齊韜跪到大殿當中,老淚縱橫,愿以身赴死解朝廷之危! 魏昂怎么可能殺死這兩位心腹重臣,一旦殺了,就是承認他被奸臣蒙蔽是個昏君,一個剛剛登基就能被奸臣左右的皇帝,以后還如何立足、還如何讓官民信服?更何況,燕王意圖謀反,清君側只是個名頭,即使魏昂殺了黃仁、齊韜,燕王也會繼續進兵,找其他理由奪走皇位,那時候,魏昂連最后的氣節都無法保存! 親手扶起二臣,魏昂咬牙切齒道:“燕王反賊,狼子野心朝野皆知,既然他要戰,朕便奉陪,朕就不信,朕的正義之師會敗給一個反賊,先帝在天有靈,也一定會助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