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批七百多人的部隊前往慧忠路,部隊在沿途兵分兩路,一部200多人負責肅清沿途的喪尸,另一部500人則直線挺近,以最快速度到達隧道周圍構建防御工事。 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首都燕京市和東方明珠淞滬市一樣,在變異發生后輪為重災區。龐大的人口中大部分變異成喪尸,密集的人口分布導致這些地區的生存環境十分的嚴酷,加上華國對槍支等武器嚴格的管理制度,導致人口密集區幸存者數量偏少,生存難度加大,而且重新組織集結的難度暴增。 過度密集的喪尸也促成了一些中大型的喪尸群的形成,這些喪尸群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它們的移動沒有太多規律可循,而且在移動中不斷吸收路線上的零散喪尸,類似于滾雪球一樣。 喪尸所過之處,基本無人可以生還,目前所有國家在面對這些喪尸群時都沒有太好的辦法,除非使用核彈,但是又有哪個國家愿意在事態徹底崩壞前在自己的國土上使用核武器呢。 這次威脅到清華協和部的喪尸群,覆蓋面積非常大,范圍囊括了中華名族園北區、南區以及整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整個喪尸群的面積是清華協和部所在地華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的十倍,喪尸數量預計在十萬以上。 參謀部的推演是正確的,893%的成功堅守概率是基于喪尸群在行進過程中改變方向所得出的參數,然而即便如此,就算喪尸群改變了方向,但是尾鋒也會掃到清華協和部,將駐守的61889部隊的建制破壞掉,讓其失去戰斗力。如果喪尸群沒有改變方向,那么成功堅守的概率是零。 第一批部隊派出后,第二批部隊也接到調動命令。300人左右規模的戰斗單位向國家會議中心方向出發,在國家會議中心到奧林匹克公園之間構建第二道防線。剩余的200名軍人在中科院燕京基因組研究所待命。 先頭部隊經過半個多小時抵達慧忠路隧道,指揮官是徐勇平,出身自國防科技大學,是邵一夫擔任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期間的得意門生。 徐勇平抵達慧忠路隧道附近,便立即向前方派出精銳偵查部隊。接著安排工兵組對隧道外側進行多點爆破,隔一小段距離便開出一個缺口。 接下來工兵組在隧道內安放高爆zha藥,徐勇平的計劃是一旦慧忠路防線守不住的話,可以引爆這些炸藥對喪尸群進行打擊,并且破壞隧道一線,給喪尸群的移動增加難度,這樣可以有效的拖延時間,給與后方單位更多的時間去做準備。 隧道頂部,先頭部隊已經快速搭建起簡易工事,徐勇平站在上面望著遠處的水立方和鳥巢,眉頭緊鎖。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斗,變異之日開始后,徐勇平已經親自參加了多項行動,其中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和清華大學園區的救援轉移,以及中科院奧運村科技園區的多次小規模保衛戰。不僅如此,61889部隊在變異之日時減員超過80%而沒有崩潰,徐勇平功不可沒,保留下來的這1200多名戰士就是清華協和部的希望所在。 前方偵查部隊傳回消息,喪尸群正在接近這里,前沿已經越過北頂娘娘廟和奧運博物館一線。 “近了”,徐勇平喃喃的說到,舉起手中的高倍望遠鏡,延北中軸景觀大道方向望去。 鏡頭的視野中已經出現了成片的喪尸的身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