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陸曉發現超短波,能夠讓它們無規律運動變得有規律,這就更容易發生物質改變。 制造特超聲波儀器,發出超高頻率的超短波非常困難。 即便實現,估計也只有在物理實驗室近距離實現。 但陸曉用的方式,是特超聲波不停碰撞,最后形成超短波,這也是竹子實驗用了9臺特超聲波發射儀的原因。 而且竹子的空腔,同樣在不停反射回波。 計算起來極為復雜。 想將這種現象制造武器,專家提出幾種方案,比如將聲波發生儀裝在導彈彈頭中,精確射到地表,還可以制造成開花彈的形式,然后開啟音波發生器,人為制造回波場域,形成強大破壞力。 還有飛機上對地表干涉。 必要時可以形成音波矩陣,十幾架戰機飛過一片區域,不停發射特超聲波進行音波干涉。 陸曉沒有否定大家的建議,還肯定地點點頭道:“這幾種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有沒有更簡單的方式去實現呢?” “假如,我們想破壞地球另一邊的戰略目標,我們的戰機或者導彈不太好過去吧?” “這樣威懾力就小很多了。” 此時眾人正在西南秘密基地內,三位院士還會留在這里一周或者幾周時間。 爭取將武器造出來。 他們原本就參與各種保密項目,自身的知識可以用在普通科研工作中,同樣也能用在武器制造上! 不過他們大多數情況都是在旁聽,造武器自然有專門的武器領域專家。 陸曉必須參與討論,只有他最了解自己設計的軟件。 武器專家準備制造硬件設備來匹配軟件系統。 陸曉出售了技術,如今就相當于在做售后服務。 眾人不相信陸曉會提出什么好建議,畢竟陸曉不是他們領域的人,以前從未有過武器設計經驗。 比如現在他提出的建議,就讓不少武器專家感覺好笑。 西南秘密基地,一位導彈專家便笑問道:“那陸曉同學,你有什么想法呢?” “其實不只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發的音波武器,就算是核武,也存在難以投送的問題。” “在以前,我們沒有轟炸機、沒有中遠程導彈、核潛艇的時候,核武根本打不出去。” “既然你發現了音波共振現象,對音波產生和傳播肯定很了解。” “首先音波需要介質才能傳遞,空氣中已經被削弱了很多威力,我們除了近距離用戰機飛掠戰略目標,發射導彈還有其他方法嗎?” “沒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