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帶過來的聲吶設備屬于小型聲吶,接收和發射是用外接線路連在一起。 而且外觀上,發射超聲波裝置是球體,接收裝置是類似于地面鍋形雷達那樣可以旋轉的弧度造型。 在潛艇上,一般都是把聲吶裝在頭部或者尾部。 有一些飛機上也有聲吶雷達,比如日不落國有兩款飛機,費爾康預警機、獵迷預警機就是把雷達融入到機身里。 飛機正前方的腦袋頂著一個球,還有就是“大盤機”,飛機的中間部分是個圓盤。 陸曉將數據線和超聲波接收裝置連接在一起,另一邊王猛也啟動了發電機,開始給儀器供電。 現在是測試階段,隨便對準任何方向發射超聲波都可以。 陸曉就對著面前的大山,啟動了儀器。 周圍還有不少人圍觀,都是官方搜救隊指揮和藍天救援隊指揮。 他們見陸曉擺弄電腦和儀器,還以為陸曉就是普通工作人員,負責操作設備。 不過彭方存的態度,很快讓眾人感覺到陸曉的不簡單。 “陸曉怎么樣,能使用嗎?”彭方存詢問道。 “嗯,使用沒問題,不過要覆蓋這么多大山,角度要選好,除非我們能去最高的山頂,否則搜索的范圍有限。”陸曉說道。 儀器啟動,超聲波激發。 陸曉的耳朵馬上聽見了超高頻率的聲波,他確信其他人絕對聽不到。 可惜他的大腦又沒有編程,沒有成像建模軟件,自然不能識別信息是什么。 要想讓大腦和電腦一樣,起碼要在大腦里進行編程,安裝實用的軟件。 或者把基因編程,學習蝙蝠。 制造一個特殊器官專門識別超聲波。 這暫時是不可能的,大腦神經元工作原理和二極管不同,陸曉也沒辦法控制神經元工作,倒是將來可能研究大腦外接芯片,間接實現這種隨時轉化超聲波成像的功能。 陸曉將所有注意力放在電腦上,他的這臺電腦只是稍微高檔的外星人品牌電腦。 勉強能處理一部分數據。 根據電腦性能,陸曉在軟件層面做出過限制。 目前世界上的聲吶裝置,比如目前老鷹國最領先的an/bqr-2b被動探測聲吶能探測130千米~160千米的艦型,而an/bqs-4這樣的主動探測聲吶,精度高一些,但最大探測距離不到20千米。 這些聲吶設備都無比巨大。 另外,還有最新的合成孔徑聲吶,其實就和陸曉現在的技術有些類似。 用合成孔徑聲吶探測,能夠探測出400米外,10cm的分辨率。 要是用合成孔徑聲吶的數據,加上陸曉的軟件,分辨率至少能到厘米甚至毫米級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