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索菲亞拼盡力氣傳達出的感受,還是自有其意義的。
這個描述自然可以理解為,真空之花擁有大得夸張的體積,把周圍所有一切都囊括在內。
但與此同時,同樣還可以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祂能隨意出現在任一地方。
就像之前說過的,擁有更抽象的存在形式。
而如果假設以索菲亞為錨點,這個「傷口」在周圍一定范圍內不連續的閃爍,那么前面的種種表現,一時間就似乎都有了解釋——
原本被困于工坊內的真空之花,因為前面三人組連續的超限接觸,逐漸累積了存在于外界的基礎。
最終隨著索菲亞接受熏陶離開這里,錨點的強度終于足夠,讓祂得以突破了那特殊的門禁。
而來到外面之后,祂并沒有隱匿于任何一份血肉,而是繼續以這種不確定態,在更大的范圍內閃爍。
這就是為什么索菲亞并不會對周圍造成影響。
以及前面艾絲的計劃為什么沒有成功。
至于為什么在外面閃爍了這么久,艾絲乃至另外兩名同學還是沒有受到影響?
付前的理解是,跟圣賢提到過的重點有關——需要連續近距離接觸一分鐘,才能點燃新的錨點。
而真空之花的存在始終沒有那么連續的同時,祂也并不具有「存在意志」,導致不會有為了自身延續,而主動開發新錨點的行為,一切隨緣。
乃至后來三人組死亡,而索菲亞作為錨點的聯系,也被自己用回歸敕令強行切斷。
本身就可以無所不在的真空之花,在這種情況下,自動回到了這個可以穩定自身存在的容器。
至于為什么一個沒有存在意志的概念,這會兒又體現出了類似于求生的能動性?
尊重專業人士,除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圣賢說這個話的同時,也制造了這個東西,囚禁了真空之花。
雖然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案留下來,但按照后者的特性,付前并不覺得圣賢當年是真的跑到哪里,捉到然后丟進來。
相比之下,利用特性吸引的概率明顯更高。
這個盒子的材質配上結構,對于真空之花的概念可能很特別。
類似于挖個坑可以匯集雨水,放個風箏可以引雷,乃至地上膠帶粘個圈兒,可以自動在里面生成一只小貓……
真空之花會自動傾向于進入這樣的所在。
事實上,自己大費周章把素材們都集中到這里面,本來就是為了稍稍增加一下這個概率。
沒錯,雖然很早就得出結論,解決這次的麻煩,其實有很簡單的,可以嘗試操作的方法。
那就是把這個地下建筑內的活物全部殺光,然后毀了這個盒子,從而讓真空之花最大可能地進入飛速幻滅狀態。
但就像之前說的,付前并不想錯過,見識盲眼學會積累的知識財富的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