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學宴-《王朝壽過世家》
第(2/3)頁
大廳內的空間很寬闊,足以容納下整個九州書院的人。
此次“開學宴”,只宴請了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書院的其他學生都沒有份。所以這些新生雖多,可在涌進了這個寬闊的大廳后,并沒有顯得很擁擠,大約只占了這個大廳空間的四分之一。
周明環顧四周,除了同一個宿舍的宋浩四人外,也是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他們正是送劍時的蔡院長,以及葉若婉、薛炬二人。
葉若婉和蔡院長相談甚歡,一旁作陪的薛炬,也是時不時地回應著蔡院長的問話。見到入學的新生都來齊后,蔡院長走上高臺,簡短地說了幾句開場白后,這開學宴算是正式開始了。
新生們在宴會上吃吃喝喝,慶祝進入書院。開學宴并未舉行多久,就是簡單地吃了個午膳而已。
畢竟書院里規定不許飲酒,這場宴會的氣氛也就難以熱鬧起來。結束這場簡單的宴會后,眾位新生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等待下午的課程。
太陽漸漸西移,開學宴已結束了一個時辰,周明宿舍里的五人,也就前往教室去上課了。
入學試的這五十名學生,并沒有被分在一個班,而是男女生分開,和其他學生混合。周明這個宿舍的五人倒是被分在了一個班,等會兒,周明五人要上的這堂課是“國語”。
“國語”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是九州文化的基石,只有學好“國語”,在九州之上方有立足之地。“國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人族誕生之初。
而“國語”的書面形式,則要推遲到“倉頡造字”(倉頡觀鳥獸之文,受此啟發,開創了文字,使得文化因此有了一個穩定的載體。)
自此,記錄、傳播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前結繩記事,口口相傳的簡單方式。這算是“國語”最早的書面形式。
可九州之地何其遼闊,再加之交通閉塞,九州各地的語言、文字自然有所不同。各地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字,因此所產生的教育自然是大相徑庭,有的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有的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
如此下來,雖是生活在同一片九州大陸上的人,可也會出現“生而同聲,長而異俗”的情況。故此,語言、文字的統一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國語”這門學科在這種形勢下,也是應運而生,不過因為各州郡的出工不出力,普及“國語”這件事一直都進展緩慢。也多虧三十多年前,上任雍州王--趙稷,在一統雍州后,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言同音的政策后,統一六國文字,將過去雍州境內六國文字繁雜的局面結束,將“秦語”作為雍州的官方語言。
幾年后,秦王趙稷代表雍州主動與大夏進行談判,而這場談判的結果就是--秦國代表雍州,將雍州的實權還給大夏,大夏兵不血刃地將雍州之地收回囊中,百姓們免于戰火的涂炭,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身為秦國的王室,隴西趙氏在這次談判中,雖然是將雍州之地輸給了大夏,不過隴西趙氏的王室地位依舊保留了下來,能夠行使的權利依舊與談判前并無二致。唯一的兩個改變就是,一,官方語言增添了國語;二,王室稱號由之前的秦王改為現在的雍州王。
總的來說,這次談判對于雙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書同文,車同軌”、言同音的政策與大夏推行的“國語”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正是雍州王的產生,使得之前那些與大夏貌合神離的州郡,都積極執行大夏皇朝發布的詔令,加快了文字統一的進程,“國語”這門學科才順利普及到九州各地。隴西趙氏在普及“國文”這件事上,功不可沒。“國語”作為依托“國文”所產生的衍生品,也是為統一九州文化起了極大的作用。
“國語”這門學科經過隴西趙氏的一番助力,發展進程也是一日千里,經過這么這么多年的發展,這門學問也是漸漸變得晦澀難懂,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日常交流,而是與各門學科緊密交織在一起,共同建造起一座堅固的知識大廈。“國語”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相當于大廈的地基,只有地基足夠堅實,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衡水市|
繁昌县|
高邮市|
陆良县|
灵川县|
阳谷县|
荣成市|
西充县|
惠水县|
岐山县|
玛多县|
萨嘎县|
万盛区|
剑河县|
安乡县|
丰顺县|
商城县|
界首市|
西藏|
高碑店市|
怀集县|
赫章县|
永兴县|
景东|
芒康县|
田林县|
临沭县|
平湖市|
葵青区|
綦江县|
荃湾区|
乐昌市|
虹口区|
法库县|
乌恰县|
英吉沙县|
绍兴县|
浑源县|
泸州市|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