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何與體育或是競技有關的事物,想要成為其職業選手的難度,都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巨大。 職業圍棋、職業籃球、職業格斗、職業電競……業余和職業的水平差距往往令人絕望的巨大。 越是門檻低的職業,想要成為其中的頂尖選手,所要付出的努力和需要的天賦就越是巨大。 在李凜前世,世界人口已經達到百億,虛擬現實網游的玩家基數在十億以上。 他之所以能成為戰斗類虛擬網游的職業玩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親是一位拳迷。 盡管父親自身不是格斗家,但李凜從小就在父親的監督下接受著半強制性的科學飲食和系統的訓練。 身體上的天賦,諸如身高、反應速度、甚至相貌等,確實絕大程度上是根據基因決定的,但后天的影響同樣巨大。 拿身高舉例,在很早以前,有種‘個子高不高全看基因’的說法,但事實證明,隨著肉蛋奶的充足,新時代的年輕人們身高一個比一個驚人。 在21世紀之初,一米八的個子在南方足以稱之為大高個。 而在李凜所處的時代,一米八已經是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連在小學就長到一米八的男生也不算很少見。 北方就更不用說。 李凜的父母就不是很高,但他小時候家里的保姆做的菜特別好吃,每天的飲食也是嚴格的按照計劃執行,一天四餐不缺肉蛋奶。 身體動態和靜態天賦本就都很好的他,這下身體素質相對大部分同齡人而言可以說是碾壓性的強大。 小學起,他就開始參加幼兒組的青少年搏擊比賽,并且稱得上是受人矚目,也取得了相當優異的成績。 而李凜相比身體素質,更強的卻是技術和神經反應。 基礎的直拳、擺拳、勾拳和腿法,李凜看一遍就能模仿出其‘形’,被打上一次,感受其中的力道,只要身體素質允許,就能打出其‘神’。 這也是他在各種格斗游戲中表現出諸武精通的主要原因。 最最關鍵的是,李凜夠‘狠’。 李凜小時候的格斗教練是個年紀比較大的大叔,據其他在這學拳的小朋友說,他是曾經很厲害的職業選手。 教練也曾在私下里跟李凜說過。 來他這里學散打的孩子中,也有一些因為家里條件好,吃好穿好,身體條件好,動作學的也不慢的,但他基本也不會將技術傾囊相授。 并非敝帚自珍,收了錢,他肯定會好好教拳,但不會像教李凜這樣當徒弟一樣操練,更不會希望他們走上職業格斗的道路。 原因很簡單,他們不夠‘狠’。 對別人夠狠,對自己更狠。 屁點大的孩子,第一次打拳,動作就能打標準,被打過一次就能打出發力兇狠的擺拳。 心夠狠,才打的出好拳,才下得了狠心努力學拳。 暗勁所謂的心意勃發,所謂尋求‘感動的力量’,也不外乎這個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