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康橋給周成發來了吃飯地方的定位,周成在地圖上仔細看清楚大概是哪條路后,便回了聲。 “好的,康橋哥!~” 今天的手術,是三點半結束的,差不多換完衣服出門,已經是三點五十左右了,周成趕到家里的時候,已經是四點十分。 但也沒地方去,于是周成就在家里稍微坐了一會兒,拿出來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開始寫寫畫畫。 這個是周成的一個習慣,做筆記。特別是初來乍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必須要好好地做好筆記才行。這樣才可以最快地把人物關系給捋清楚。 其實在八醫院還好,基本上一下子就弄明白了,但是魔都九院,并非如此。 這里的情況,非常錯綜復雜。 據鄭康橋所說,這里總共有五個骨科科室,這還是脊柱外科已經單獨分離出去了的緣故。 上有院士坐鎮,下到本院的總住院以及沒來得及排隊到總住院的醫師,共計一百多人,如果非要把護士團隊也算上,絕對是三百人開外了。 科室里,本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率,嚴格的掌控在了1:2左右! 而不管是醫師的隊伍還是護理部,科室里都還有大量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動站的工作人員,進修醫生、規培醫生,交換生…… 這還不是所有人員的全部,就比如,林子源教授這樣的知名教授,還有自己專門的臨床科研團隊,科研助理,外來器械公司、醫藥公司基于魔都九院開展的各種各樣的臨床課題。 這樣復雜的人員配置,由不得你不上心。 否則的話,萬一得罪了不好得罪的人,別人心眼小,給你穿小鞋了的話,那就沒必要了。 其他的人員,肯定是認不全的,周成就先把自己小組內的成員,整理了一下。 就林子源教授組,本院醫師只有四個。 帶組的林子源教授,副教授杜坤寧、主治醫師魯墨、總住院醫師韓嘯明! 這些人屬于本科室,本醫院的在編人員,是絕對的上級醫師,可以說是掌管組內所有病人的醫囑、手術安排、門診、病人周轉的大權人物。 周成將這些人的名字一一羅列了出來,之所以要羅列出來,是因為組內的管床醫生,與這些人的關系都是有點兒深的。 除了四個本院醫師外,還有跟班總住院兩人,兩個人都是專業型的博士,一個是博士二年級,一個是博士三年級,即將畢業。 三個進修醫生,十個科室內的專業型研究生,兩個考進來的社會性普通規培醫師。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就是類似于之前的杜嚴軍與閔朝碩,都是科室內大佬的學生,碩士研究生三年級的有三個,二年級的有三個,還有四個碩士一年級的學生,今年剛入學,這才是他們規培的第四個月! 兩個社會性普通規培醫生,就是之前周成在八醫院的地位了,沒有帶教老師,屬于鐵工具人的那種。 周成數了一下,這么算起來,林子源教授組,一共有4+2+10+3+2,21個人!這還是不算他的情況下。 如果把自己也算上,總共22人,比之前八醫院一個科室的人,都還要多得多! 而林子源教授的總共才十八張,除去四個上級醫師與跟班總住院不管床之外,也有15個人,原則上分管十八張床,每個人最多兩張床。 十五個人管床的時候,分了四個小組! 丁點就是其中一個小組的帶頭人,也不參與管床。 相當于是剩下的十一個人分十八張床位,典型的僧多粥少! 三個專業型碩士三年級,各帶了一個小組,不參與管床,然后社會性規培生與進修醫生,組成了一個小組,聽說是一個社會性規培作為帶小組的‘帶頭大哥’。 如此劃分,也算的上是林子源教授有教無類,給了研究生與社會性規培最為公平的機會了。 手術過程中,小組負責、上級醫師帶教制度…… 腦闊痛! …… 大概有半個小時之后,周成才終于把整個科室的人物關系弄清楚。 整個科室的醫生數量,在編的總共是十五個醫生,然后在科室里混的博士研究生有八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共計二十八位! “這么算起來,tm一個月能有一天的值班機會,都算是格外開恩了么?”周成淡淡地吐槽著。 “如果把實習醫生都算上的話,真的查房就像是群毆了啊。” 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在這樣的團隊,你想要獲得動手和操作的機會,除了熬,還得不斷地偷偷練習,多看書,才能夠在這么大的競爭力下,取得那么一丁點的機會了。 不像之前在八醫院,蔡東凡的組里,總共就是蔡東凡和羅云兩個上級,然后就杜嚴軍一個本科室的研究生,外加周成和張正權兩個規培,不管怎樣,都能夠有上手的機會。 而且,以上這些配制,還只是暫時在臨床上的配制,可能同一個臨床小組的研究生,在出了科室之后,又去了各自的科研小組或者實驗室。 還有的研究生,則是去到了其他科室的實驗室里做實驗,成為了其他科室實驗室研究小組之一。還有一些骨科的實驗室,也有外來科室的人員在做實驗…… 一個人,兩張床! 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學習,看臨床的文章,看基礎性科研的文章,做實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