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歌名含義:首先,我們從整首作品的歌名開始解析....】 馮卿鍵盤敲打之間,按照專業樂評的格式,開始了第一部分的解析,表情也開始變的極度認真。 這是剛才解析扭曲樂隊新專輯的時候,所沒有的狀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bohemian rhapsody 》,它的名字,翻譯過來可以直接理解為《波西米亞史詩》,又或者更具直觀性的《波西米亞狂想曲》,這名字分為兩部分,首先,波西米亞也是一個地名,位于揭克境內,但是這首作品的波西米亞,指的并不是這個地名,或許是波西米亞風格。 可以理解為一些‘桀驁不馴的’,‘放蕩不羈的’,這種文化來源于上世紀歐美的經濟大蕭條時期所產生的,脫離世俗的這樣一群藝術家,再說到狂想曲,這個名詞我們似乎很少能在現代音樂的影子當中看見它。 但是用在這首搖滾作品身上,我卻覺得非常之傳神....當然,這點只代表我馮卿的個人看法。】 馮卿奮筆疾書的書寫著樂評。 【其實我們可以探尋到的是,這個名次首先是在史料以及文獻當中使用,逐漸,‘rhapsody’這個詞逐漸向文學方向靠攏,一部分藝術家將之用在自己的浪漫主義文學著作之上,而后在文藝復興時代,交響音樂的興起,音樂不再是教會及教士的專屬,史詩一詞,被用在了音樂之上。 尤其是到了19世紀,民俗音樂盛行,所以但凡寫狂想曲的音樂家,都在樂曲中冠以了非常濃重的民俗音樂色彩,今天我們解析的主角《bohemian rhapsody》自然也不例外,這是令我驚訝的一個點,因為這的確完完全全是一個來自于函夏的音樂人,一支函夏的搖滾樂隊所創作的作品,主創卻對古典民宿音樂有著如此獨到的見解以及造詣,這是非常難得的.....】 略過一堆史料以及又臭又長的文獻引用及歌名考究。 樂評的第一部分,非常詳盡的解析了這首作品的歌名,也真正做到了從一開始就詳細評價一首音樂作品的樂評人的工作。 這是獨立外圍樂評人永遠做不到的工作,也是‘樂評人’和真正的樂評人之間的差距。 此刻也是彰顯的玲離盡致。 不過這還僅僅只是剛剛開始罷了。 接下來,就進入到正戲了。 馮卿,寫下了樂評的第二部分。 【2.六個樂章段落全解析,是堆砌還是整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