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起初的時候,還沒人反應過來。 但是直到《起風了》的前奏響起的一刻,已經有人認出來了。 這就是歌手,作品,才是第一辨識點,人反而是第二辨識點。 整間酒吧當中,客人們全部拿出了手機,開始錄起像來,以便證明自己偶遇《起風了》原唱的情況。 唐修清亮悠揚的歌聲響徹酒吧。 相比于錄音室,現場的效果肯定是不太一樣的,混響更大,聲場也不一樣,不過唐修今天的嗓音狀態很不錯,發揮的非常穩定。 如果說錄音棚內使用的是后鼻腔共鳴唱法,因為聲場及混響偏弱的原因,極大程度脫出了人聲的本音和中頻部分,很有吳青峰的味道。 那么現在現場唐修唱出來的,唱法發生了些許改變,以混聲居多,就有了些jj的感覺了。 或者說,唐修此刻唱起來的感覺,就有點就于兩者之間。 這次現場選用的,也是jj版本的伴奏。 因為現場的話,考慮再三,還是jj版本的伴奏比較符合情景,現場演奏起來也更為方便,效果更好。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不禁笑著,近鄉情怯,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依舊那么暖。” “風吹起了從前....”這一句是在場所有的觀眾跟著一起合唱的。 酒吧吧臺那邊,老板都看傻了。 起初他根本就沒有把這個突然找上門來主動尋求演出機會的樂隊放在眼里過。 因為他認為的是,都能主動找上門的,能是什么大咖?頂多也就是剛剛起步的小年輕罷了。 可是現在看來,這個小年輕,好像并不是尋常的那些駐唱樂隊? 而聽到現場聽眾們的回應之后,,唐修也輕聲喊了一句:“一起唱!” 于是,接下來,所有人都開始跟隨著唐修合唱了起來。 《起風了》這首歌,本就是最先開始在函京的廣播電臺循環播放,才開始火起來的。 要說這首歌真正的首發源地,其實就是在函京,隨后才是逐漸朝全國各地輻射。 所以說,大多數最初的聽眾,就是這一個個函京當中的普通人,普羅大眾。 現在唱起這段旋律,就是全場人最好的迎合方式..... 合唱聲與唐修的歌聲相得益彰。 “從前初始這世間,百般留戀。”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留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