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光塔,理論上并不是佛門組織,但在分類時會把這處所在劃分到佛門。 它坐落在南武林,是三教法宗的一部分,也是紫耀天朝的一部分,宏觀來說,應當將之看做大乘佛法的體現。 但金光塔中其實不強制要求人學經,念佛。 創建這處所在的襲滅天來,被稱為覺者,在佛門的聲望甚至壓過一步蓮華。 他基本不講經,為人解惑不會局限于一門一派的理念,有時候,甚至只是講些簡單的見聞,但能夠發揮的效果并不會比講經說法差。 金光塔的主要職能,還是幫助被送到其中的人掌握一技之長,除了武道之外的一技之長。 比如,機關,鍛造,術算,醫術等等,加起來一共被分成八個大類,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畫風與其他佛門組織可謂是格格不入,導致很多人根本不把金光塔當佛門組織看,三教法宗與紫耀天朝的罪犯會被送到這里,幾乎代替了阿鼻地獄島,與世隔絕的海外終究不如本土方便。 無論是身為三教審判庭之主的金鎏影,還是協助量刑的帝如來,以及殷末簫,宗佛,以及原無鄉等參與者,在宏觀上都不提倡死刑普及化。 量刑要有一個標準,但三教門人犯法罪加一等的條例,并未被廢除。 于是,諸如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等標準,被他們一同制定出來,比起過往要寬松不少,監禁也不是把人關在監獄里那么簡單。 而是封了功體,按照要求進行勞動改造。 地點便是襲滅天來創立的金光塔,大多數人在刑期結束后,都能掌握至少一門技藝。 滅度梵宇與云鼓雷峰雙方,對渡世三昧的開發方向不同,對待死刑的態度也不同,在量刑時雙方皆盡可能求同存異。 至于問菩提這個看上去不太佛門的因果之子。 如今定位,與加入云鼓雷峰的赦無心相同,職責便是守住律法最后的底線。 ………… 金光塔的中央,有一棵干枯的菩提樹,樹下有一片池塘,看上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池塘邊上的蒲團由作物秸稈編制。 坐在上面的人還是那身法袍,滿是歲月痕跡。 “契約歸命,遍行為諸眾生。 乘修彼方得道我。 見相解脫,法悉不取為禪。 經量尺寸惹塵埃。” 襲滅天來睜眼望向來處:“尊駕,久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