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在國內,國科院的數學研究所,早就先于國際數學聯合會,拿到了許忠信教授寄過來的所有相關資料。 所以,對于陳哲證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和龐加萊猜想的論文,數學研究所這邊也最先啟動了驗證的工作。 畢竟,這是國內數學界的成就。 所以,數學研究所肯定不會輕視這一科研成果。 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如果陳哲的這次證明過程,被國際數學聯合會最終認定正確,那么這個學術成果,很可能就是國內數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豐碑。 后面“之一”兩個字都不用加。 放眼全球整個數學界,都算是首屈一指的存在,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也不需要去證明什么。 所以,要說不激動,那絕對是假的。 而國科院從上到下,已經不僅僅是數學研究所這邊了,也不僅是應用數學研究所、系統科學研究所、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這三個弟弟了,就連別的院所都被驚動了。 順便提一嘴,這會兒的1996年,數學研究所還是獨立的,直到兩年后,才和三個小兄弟正式整合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簡稱數學研究院。 但是,雖然驚動了不少人,包括各大高校的數學系教授等,卻也僅限于此了。 畢竟,這會兒也沒有那么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所以,說白了,陳哲這個名字,暫時還只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學術領域內打轉,完全影響不到外面的世界。 但是,隨著國際數學聯合會的發出的第一份聲明,以及新一期《數學會雜志》增刊的發售,這一切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因為,已經開始有嗅覺靈敏的國外媒體,來到國內搜集相應的報道素材了。 國科院數學研究所、中平工業學院、以及安陽省的教育、宣傳部門,也開始陸續接到采訪和邀約的申請。 有國內的,但更多的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 都說媒體的嗅覺一直都是最敏銳的,這一點好像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已經有相關于陳哲的信息,開始陸續被曝光了出來。 最開始還僅限于學術范圍,包括證明過谷山志村猜想,在國際頂級核心期刊《ieee無線通信》上發表過的論文。 當然了,也包括曾經在《軟件學報》上被冒名頂替的那篇論文。 因為關于這件事情,《軟件學報》是專門刊登過一則聲明的。 當然了,這事兒出來了,那剽竊者當然也不可能躲得過去了。 于是,安大的事情也再次被挖掘了出來,既有郎家父子不擇手段肆無忌憚剽竊的,也有陳哲匹夫之怒,還好沒有濺血五步,只是用一支鋼筆威脅了教授的軼事。 這會兒大家才知道,陳哲今年只有21歲,大三上了還不到一半,就因為論文被剽竊一事而選擇了退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