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平行宇宙-《重生之資源大亨》


    第(1/3)頁

    平行宇宙定義

      是否有另一個你正在閱讀和本文完全一樣的一篇文章?那個家伙并非你自己,卻生活在一個有著云霧繚繞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原野、喧囂嘈雜的城市,和其它7顆行星一同圍繞一顆恒星旋轉,并且也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他(她)一生的經歷和你每秒鐘都相同。然而也許她此刻正準備放下這篇文章而你卻打算看下去。

      這種“分身”的想法聽起來奇怪而又難以置信,但似乎我們不得不接受它,因為它已為各種天文觀測的結果所支持。如今最流行同時也最簡單的宇宙模型指出,離我們大約10^(10^28)米外之處存在一個和我們的銀河一模一樣的星系,而那其中正有個一模一樣的你。雖然這距離大得超乎人們的想象,卻毫不影響你的“分身”存在的真實性。該想法最初起源于很簡單的“自然可能性”而非現代物理所假設:宇宙在尺寸上無限大(或者至少足夠大),并且象天文觀測指出的那樣--均勻的分布著物質。既然如此,按照統計學規律便可以斷定,所有的事件(無論多么相似或者相同)都會發生無數次:會有無數個孕育人類的星球,它們之中會有和你一摸一樣的人--一模一樣的長相、名字、記憶甚至和你一模一樣的動作、選擇--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確切的說,是無窮多個。

      最新的宇宙學觀測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并非一種比喻。空間似乎是無限的。如果真是這樣,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必然會發生,不管這些事有多荒唐。在比我們天文觀測能企及范圍遠得多的地方,有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宇宙。天文學家甚至計算出它們距地球的平均距離。

      你很可能永遠見不到你的“影子”們。你能觀測到的最遠距離也就是自大爆炸以來光所行進的最遠距離:大約140億光年,即4X10^26米--定義了我們可觀測視界的大小,或者簡單地說,宇宙的大小,又叫做哈勃體積。同樣的,另一個你所在的宇宙也是個同樣大小的球體。以上便是對“平行宇宙”最直觀的解釋。每個宇宙都是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

      圣經中所羅門的言論:

      《傳道書》1: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傳道書》1: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傳道書》1: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后來的人也不記念。

      《傳道書》3:14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3:15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或作并且神再尋回已過的事)

      《傳道書》9:16我就說,智慧勝過勇力。然而那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

      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類似言論

      天空中的大部分行星在2500萬年后,都會回到自己初始的軌道,宇宙是公正的,它給所有人的機會都是一樣的----2500萬年!2500萬后,我們將再次經歷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遇見我們所遇見的人......

      平行宇宙層次

      對“宇宙”的如此定義,人們也許會認為這只是種形而上學的方式罷了。然則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區別在于該理論是否能通過實驗來測試,而不是它看起來是否怪異或者包含難以察覺的東西。多年來,物理學前沿不斷擴張,吸收融合了許多抽象的(甚至一度是形而上學的)概念,比如球形的地球、看不見的電磁場、時間在高速下流動減慢、量子重疊、空間彎曲、黑洞等等。近幾年來“多重宇宙”的概念也加入了上面的名單,與先前一些經過檢驗的理論,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配合起來,并且至少達到了一個經驗主義科學理論的基本標準:作出預言。當然作出的論斷也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迄今討論過多達4種類型獨立的平行宇宙。現在關鍵的已不是多重宇宙是否存在的問題了,而是它們到底有多少個層次。

      第一層次:視界之外

      所有的平行宇宙組成第一層多重宇宙。--這是爭論最少的一層。所有人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雖然我們此時此刻看不見另一個自己,但換一個地方或者簡單地在原地等上足夠長的時間以后就能觀察到了。就像觀察海平面以外駛來的船只--觀察視界之外物體的情形與此類似。隨著光的飛行,可觀察的宇宙半徑每年都擴大一光年,因此只需要坐在那里等著瞧。當然,你多半等不到另一個宇宙的另一個你發出的光線傳到這里那天,但從理論上講,如果宇宙擴張的理論站得住腳的話,你的后代就有可能用超級望遠鏡看到它們。

      怎么樣,第一層多重宇宙的概念聽起來平平無奇?空間不都是無限的么?誰能想象某處插著塊牌子,上書“空間到此結束,當心下面的溝”?如果是這樣,每個人都會本能的置疑:盡頭的“外面”是什么?實際上,愛因斯坦的重力場理論偏偏把我們的直覺變成了問題。空間有可能不是無限,只要它具有某種程度的彎曲或者并非我們直覺中的拓撲結構(即具有相互聯絡的結構)。

      一個球形、炸面圈形或者圓號形的宇宙都可能大小有限,卻無邊界。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可以用來測定這些假設。【見另一篇文章《宇宙是有限的嗎?》byJean-PierreLuminet,GlennD.StarkmanandJeffreyR.Weeks;ScientificAmerican,April1999】然而,迄今為止的觀察結果似乎背逆了它們。無盡宇宙的模型才和觀測數據符合,外帶強烈的限制條件。

      另一種可能是:空間本身無限,但所有物質被限制在我們周圍一個有限區域內--曾經流行的“島狀宇宙”模型。該模型不同之處在于,在大尺度下物質分布會呈現分形圖案,而且會不斷耗散殆盡。這種情形下,第一層多重宇宙里的幾乎每個宇宙最終都將變得空空如也,陷入死寂。但是近期關于三維銀河分布與微波背景的觀測指出物質的組織方式在大尺度上呈現出某種模糊的均勻,在大于10^24米的尺度上便觀測不到清晰的細節了。假定這種模式延伸下去,我們可觀測宇宙以外的空間也將充滿行星、恒星和星系。

      有資料支持空間延伸于可觀測宇宙之外的理論。WMAP衛星最近測量了微波背景輻射的波動(左圖)。最強烈的振幅超過了0.5開,暗示著空間非常之大,甚至可能無窮(中圖)。另外,WMAP和2dF星系紅移探測器發現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空間均勻分布著物質

      生活在第一層多重宇宙不同平行宇宙中的觀察者們將察覺到與我們相同的物理定律,但初始條件有所不同。根據當前理論,大爆炸早期的一瞬間物質按一定的隨機度被拋出,此過程包含了物質分布的一切可能性,每種可能性都不為0。宇宙學家們假定我們所在的當初有著近似均勻物質分布和初始波動狀態(100,000可能性中的一種)的宇宙,是一個相當典型的(至少在所有產生了觀察者的平行宇宙中很典型)個體。那么距你最近的和你一模一樣那個人將遠在10^(10^28)米之外;而在10^(10^92)米外才會有一個半徑100光年的區域,它里面的一切與我們居住的空間絲毫不差,也就是說未來100年內我們世界所發生的每件事都會在該區域完全再現;而至少10^(10^118)米之外該區域才會增大到哈勃體積那么大,換句話說才會有一個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宇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郑州市| 邵阳县| 仁寿县| 民丰县| 独山县| 赤水市| 东乡县| 磐石市| 云林县| 贞丰县| 盐城市| 色达县| 上栗县| 康乐县| 永定县| 麻栗坡县| 宁津县| 尼玛县| 滨州市| 昌宁县| 东光县| 治县。| 泾阳县| 泾川县| 岱山县| 贡觉县| 蒙自县| 潞城市| 鞍山市| 南澳县| 嘉黎县| 遵义县| 武冈市| 定结县| 永兴县| 齐河县| 庄河市| 昌吉市| 贡嘎县|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