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無道書》
第(1/3)頁
宮門打開的同時,一陣金光撲面而來,我下意識的往后退開,道炁已經(jīng)護住全身。等到確認沒有受到損傷之后,我才重新踏前兩步,抬眼往宮殿內(nèi)看去。
殿內(nèi)景象自然是與外面的有所不同,雖說陳設(shè)僅擺著方形木盒的幾案一張,但宮內(nèi)卻立著幾根朱紅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面刻著昂首而立的三趾金龍。
龍的象征意義自然不必多說,據(jù)我所知,從商周自元代,龍爪多為三趾。而明清時候龍爪已經(jīng)成為不同階層的代表,龍的爪數(shù)劃分為,五為君、四為王公、三為官員。
看著宮殿里面的裝飾,并沒有多么的金碧輝煌,而從那一張幾案看來,似乎這宮殿應(yīng)該是比較久遠的建筑。加之,我們是從觀龍臺進來的,瑯琊臺這地方本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這么說來這宮殿也很有可能是那個時期的了。
我和祭祀惡靈對視一眼,互不言語便抬腳進了宮門,一邊朝著那幾和案走去一邊小心的戒備著。我站在幾和案前,并沒有著急打開那個木盒,而是環(huán)視宮殿里面的情況,在確定沒有異常之后,這才緩緩的伸出手去拿木盒。
只是我的手剛一觸碰到木盒,便聽到里面?zhèn)鞒鲆魂囄⑷醯凝堃髦暎S著這聲龍吟響起,先前被我吸收到體內(nèi)的龍氣也開始活躍起來,攪得我天脈都有些不穩(wěn)。好在這龍吟聲只持續(xù)了幾秒便安靜了下來,我體內(nèi)的龍氣也隨之緩和。
我對木盒里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從剛才龍吟聲來看,這里面應(yīng)該是有一條龍脈,或者說龍脈被封在了里面的某個東西上。我頓了頓身子,緩緩將木盒打開,里面的東西著實是讓我眼前一亮。
只見木盒里面放著一枚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的印章。我小心翼翼的將印章捧在手心打量起來,仔細觀察它的構(gòu)造。上面除了那五龍身以外并沒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只是它的底部居然刻有八個小篆,我琢磨了半天才認出來這幾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看到這里我心里咯噔一聲,印章,信也,權(quán)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quán)力、身份的象征,是責(zé)任、信用的體現(xiàn)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一般的達官顯貴都會刻有印章。
可這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幾個字的印章絕不是一般權(quán)貴能夠持有的。史傳,在印章上刻下這幾個字的人是秦朝的李斯。而擁有這枚印章的正是號稱“祖龍”的秦始皇,這枚印章又稱作傳國璽。
傳國璽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tǒng)的象征。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quán)神授、正統(tǒng)合法”之信物。嗣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yīng),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zhuǎn)于神州赤縣凡2000余年,忽隱忽現(xiàn),終于銷聲匿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阳春市|
东乡|
文安县|
乌苏市|
通渭县|
新密市|
太仆寺旗|
那坡县|
普宁市|
怀柔区|
湖南省|
永靖县|
石柱|
宜丰县|
江口县|
科技|
集安市|
清新县|
崇阳县|
新和县|
收藏|
平度市|
宜良县|
康平县|
藁城市|
江阴市|
东莞市|
德庆县|
乌拉特前旗|
奉节县|
樟树市|
恭城|
东阿县|
开化县|
余干县|
榆树市|
石嘴山市|
工布江达县|
大姚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