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1章-《無道書》


    第(1/3)頁

    想起文天祥,我腦海中涌出的,首先便是文山一脈,當初聽張坎文說起文山一脈的傳承時,我還覺得其中多半有牽強附會的地方,畢竟給自己找個名人老祖宗是世俗通病,但如果燕南天說的是真的,那文天祥還真是個風水大師,晚期又時常在廣東地區活動,留下一脈傳承倒也說得過去。

    只是這以太歲鎮國運,以商代古禮振興龍脈之舉,未免有些太匪夷所思了,讓人聞之便覺心馳神往。在那個漢室傾頹的時代,以一人之力,硬要逆勢而行,用古祀之禮,尋來太歲,振興一整條龍脈,著實不可思議。

    天下龍脈,起自昆侖,入中國有三條,北龍沿黃河而下,經青海甘肅,入蒙古北京,再出東三省,至朝鮮,余勢入日本島而沒。中龍則沿長江與黃河源頭而下,入川出陜,經河南安徽,最后到山東境內,至中岳余勢方竭,匯入渤海灣中。南龍則沿云貴而下,過兩廣,沿東南沿海,過福建浙江,入江蘇境內而隱。

    龍脈之說,小則定墓塋,大則安國邦,歷史上王朝興衰,皇權更迭,莫不與龍脈相關。亙古以來,華夏大地便由中龍獨領鰲頭,文明自河洛起,王權皆看西安洛陽兩地,這兩處在中龍節點之上,那是華夏文明最興盛的時代。隨著時勢推移,萬物皆有興衰,中龍漸沒,北龍興盛,此消彼長之下,到了宋末,隔天換地的時刻終于來臨,遼金交替而起,耶律完顏兩個氏族各領風騷,最后在蒙古鐵蹄下,整個亞歐大陸盡皆淪陷。

    漢族這個造物寵兒,鐘靈世間毓秀數千年,終于在這一刻,結束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統治。自此之后,雖有布衣自淮右起,借南龍之勢重奪王權,但斗轉星移,北龍之勢難遏,三百年后終是卷土再來,與之相比更難言的是,西龍歷數千年積累,在中原陷入戰火之時,龍氣井噴而出,大航海時代開啟,足跡逐漸遍布世界,統治也隨之而來。接下來中原大地的王權紛爭于天下大勢已無甚瓜葛,權力中心西移,新時代終究到來。

    再說千年之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文相獨立支撐,軍政無力的情況下,最后只能試圖改天換地,以龍脈定鼎之歸屬,那個時代發生過什么事情,此時以無從查證。但簡單推敲,卻也看的明白。南宋臨安城乃是今日杭州,處于南龍尾端的節點上,溯本追源,若要興南龍,須找龍興之地,兩廣便是其中關鍵,具體方位以我此時修為并不能看出,但從文相的作為上來看,毫無疑問,南龍興盛之地便在深圳,是以才有這一處太歲埋尸、真龍將顯之地。

    或許是蒼天之力終究不可惘逆,文相最終失敗的理由已不可考,但身為漢人,追憶之下,這個試圖挽救漢人族運,拯救華夏國運的風水大師,足以稱之為漢人脊梁。后人思之,誰人不熱淚翻涌?

    崖山之日,銀州湖上,崖門之側,陸秀夫負宋帝沉海,二十萬漢民無力抗爭,抱著最后的信仰跳海赴國難。宋末三杰中,獨文天祥被俘于蒙古人戰船上,目睹這一幕,卻未同赴幽冥,而是茍活下來,北上燕京三年,其中艱辛何足為外人道,此時想來,當時他應該還抱著一線希望,等待太歲化龍之時到來吧。

    可惜,歷史終究只留下一聲長嘆。

    腦子里想著這些事情,我沉默著沒說話,忽然又想起了張坎文兄弟二人,文非依然作古,文山一脈獨留張坎文一人,此時也不知過的如何。

    相傳崖山之日,文相血脈盡皆捐軀,文山一脈應該是他唯一沒有血脈的后人了,若是張坎文再出意外,這一脈便永遠斷了傳承,念及至此,我心里默默生出一個心思,以后但有能力,一定護得張坎文平安。

    正思慮間,我們已經出了山洞,來到最初下來的這個碩大洞穴內,不知為何,早先留在這里的張副局長等人盡皆不見,滿地的照明設備還在,把四周巖壁照的燈火通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长春市| 博客| 舟曲县| 灵宝市| 玛沁县| 尤溪县| 凤冈县| 福安市| 峨边| 桑植县| 杨浦区| 纳雍县| 托里县| 洛扎县| 晋中市| 廊坊市| 奉化市| 苏州市| 富阳市| 云安县| 临洮县| 阿克陶县| 抚顺市| 女性| 万宁市| 称多县| 措勤县| 关岭| 裕民县| 株洲县| 漳浦县| 富裕县| 兰州市| 英山县| 秦皇岛市| 大渡口区| 山东省| 安塞县| 泸州市|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