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哈哈,好,好,好。楊賢侄啊,你這詩寫得好,汝把吾比喻為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著實是讓吾一直不得勁的心思豁然開朗了?!? 說著方以智拿起桌上的酒杯一口悶下一杯酒。 “革除弊病,重煥新機,這正是吾與定生兄,朝宗兄,辟疆兄一直所努力的。賢侄,你這一首詩,讓我覺得我與其他幾位兄弟所做之事更加的正確,我們有想法,你的詩賦予了我們的想法以靈魂,好,好,好。年輕就是好,寫的詩總能給人一種力量感,一種不屈,一種豪情,一種朝氣蓬勃?!狈揭灾琴潛P道。 方以智這一通贊,直把楊子正夸得一愣一愣的,他只是抄了一首想破腦袋才勉強應景方以智的詩,怎么被方以智吹成這樣了? “啊,那個,方叔謬贊了,晚輩不過對方叔的品德與志向有所感,涂鴉之作,當不得方叔如此的夸贊,賢侄會醉的,酒不醉人被方叔給夸醉了。” “哈哈……有意思的年輕人。我看你這酒就很好,也很醉人的。來,方同,過來把字收起來,拿去裱好,我要時時觀看。我們繼續喝酒?!狈揭灾谴笮?,非常的高興。 “賢侄,你是跑江湖的,你對當下國事有何觀感?”方以智這話丟出來嚇得楊子正一愣,這,公開討論政治? 不過,好像明朝這朝代倒是可以,明朝有言官制度,可以說是中國歷朝歷代中言論算最自由的了。 當然,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更自由,但那時還沒有大一統。其實大一統的政體也有壞處,那就是思想控制得太死,碰撞不出很多奇思妙想的火花。 正因為明朝的言官都敢罵皇帝,而沒有因言獲罪的傳統,所以但凡讀書人都能論論國事。 楊子正想了想,是不是可以適當的表達一些思想?還是不應當如此急躁? “呀,方叔,你可真是太看得起晚輩了。我跑江湖雖然見過大明之南北,但這要說起這國事,其實晚輩并沒有太多的見解。當今大明之亂象,不過歷史輪回而已,自古哪個朝代不面臨過內亂與外敵?只不過有時候的內亂與外敵造就了王朝的浴火重生,有時候卻是改朝換代。如此而已!晚輩又能生出什么見解?不過是苦了百姓,成就了將門,締造了傳世之帝王罷了?!? 楊子正的一番話把方以智以及其他幾人說得一愣,這,這么喪?之前所有的詩詞中那種豪氣呢?那種堅定呢? 這話從楊子正口中說出來,讓眾人不免對楊子正小小的失望,原來不過是一個夸夸其談者。 “方叔,各位兄弟。我一直在想,這天下如此的輪回下去到底是因為什么?每當王朝之初,均是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百姓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發展了國家。而后,王朝鼎盛時,權貴魚肉著百姓富貴著自己。王朝沒落時,百姓為了生存,要么上戰場反抗,要么上戰場衛國。結果這來來回回苦的都是百姓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