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特別是像他這么忙,這么多事的少東家,身邊帶幾個聰慧能干的才行啊。 很顯然劉天賜是個聰明的人,肯定不會向楊子正問出這么一個傻問題。當然,楊子正也不會告訴他事關生命安全,越不聰明的人越忠誠可靠,越是一根筋的人越能在關鍵時刻以死相報。 太聰明的拿來干嘛?聰明人會選擇最優的方案,比如在明知不可為時聰明人會不為,放棄保護者的生命自己逃命,那這樣的保鏢有個毛用啊。 楊子正缺的不是為自己辦事的聰明人,缺的是為自己賣命的不聰明的人啊。 “少東家,這份是這次馬上要印刷的第一份‘中華郵報’,你看看內容。”劉天賜說完后把一份折疊起來的有些粗糙的報紙遞給楊子正。 沒錯,這是真的報紙。 這報紙很難嗎?一點都不難,這是楊子正早就想干的事了,只是早前大明沒這么亂,不敢干。 現在為什么敢干?那是因為朝廷沒心思去理這種小事,現在的朝廷大事都是錢糧、剿匪、抵御建奴。 再加上他們買通了辦邸報的北京通政司通政使與六科給事中,給首輔劉宇亮有好處,這樣由通政司上報給內閣說有中華郵行想辦份不涉及廟堂的政治的報紙,剛上任的首輔劉宇亮也沒多考慮,一是中華郵行其實是幫了朝廷不少的忙的,至少他們接手了部分的郵驛之后依然還是會與官府合作,幫忙郵遞相關的文書,甚至一些物資中華郵行也幫忙低費或免費運送。 加上中華郵行在安南的紅毛夷那給他的妻兒們帶了些稀罕貨,妻兒們很喜歡。 這劉宇亮想都沒想就給批了,大明首輔這么危險的工作,說不定哪天就被撤了,還不趁著權力謀點好處。 有了批文這就好辦了,剩下的什么紙張的事更簡單。江西為什么在明朝之后進士那么多,讀書人那么多?很簡單的一個原因是江西的讀書人獲取書本容易啊,江西唐代的時候就是造紙大省了,明朝時的“西山官局”就是明朝的官辦造紙廠。 紙有了,印刷有了,書也就有了。古代普通人為什么讀不起書?一是沒有先生教,二是沒有書啊,像寒門讀書人難出頭就是因為讀過的書太少了,就幾本四書五經天天讀,但科舉不止考四書五經啊,還要考策論之類的,這些可不是四書五經里的。 這就需要閱讀大量的別的書籍,所以書多的地方讀書人就容易讀出來,江西、浙江、江蘇三省一直霸占著明清兩代進士絕大部分的名額就是這個原因。 楊子正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所以他早早的去江西挖了一批造紙匠人,然后在他的老家開了一家造紙廠,一家印刷廠,每天作死的造紙與印書,只要市面上有的書全買過來然后盜版印刷。 由此,他也早早的要求造紙廠造了兩種紙,一種是報紙用的白板紙,另一種是上廁所用的手紙。 現在手紙可是中華郵行的最暢銷的產品,哪怕中華紙廠一再的擴產都頂不住瘋狂的訂單。 扯遠了,說回報紙的事,正是因為有了紙張,現在又有了批文,所以辦報紙的時機到了。 什么時機?不能說,現在說出來就是造反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