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個法天象地境聯手,這股勢力在某種程度上足以讓朝廷做出妥協和讓步,至少可以與曾經的青龍會比肩。 道門人宗首座南華子,龍虎山天師府老天師張玄清,這兩個人是老牌法天象地境了。 而諸葛正我的八卦心法更是運轉自如,頗有傳說中周游六虛功的樣子。 而柳獨峰雖然比之這三人略有不如,但其混元劍氣狂暴肆虐,殺伐之盛,更勝尋常上乘武學。 四人都不是簡單人物,當然能破入法天象地境的,也沒有簡單人物,哪個不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 至于少林派來的三渡,是老牌洞玄了,而且非常的具有勇氣,很剛,曾經在張三豐的壽宴之上,以金剛伏魔圈挑戰真武道尊。雖然結果很不好,但也從側面反應出了金剛伏魔圈的威力。 若是沒有幾斤幾兩,三渡也不會挑戰張三豐,總不能說,少林的三位高僧都這么普信吧! 而且這金剛伏魔圈的威力確實不凡,雖不入少林七十二絕技,但并非其威力不行,而是這門武學實在是難練。 三渡高僧,坐了三十多年枯禪,才到了今日心意相通,一人動念,其余兩人立即會意的地步。 也是如此,才能發揮出金剛伏魔圈的真正威力。 “金剛伏魔圈”以《金剛經》為最高旨義,最后要達“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于人我之分,生死之別,盡皆視作空幻。 若是真的達到這般境界,即便是似諸葛正我、張玄清這般境界的高手,一旦入陣也會被金剛伏魔圈上的金剛伏魔佛法所壓制,天地元氣難以操縱自如,被困陣中再難脫身,真正做到以洞玄壓法象。 只是三僧修為雖高,一到出手,總去不了克敵制勝的念頭,雖已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人我之分卻無法泯滅,因此這“金剛伏魔圈”的威力還不能練到極致。 三僧中渡厄修為最高,深體必須除卻“人我四相”,但渡難、渡劫二僧爭雄斗勝的念頭一盛,染雜便深,著了世間相的形跡,導致這門武學難以發揮到最大威力。 只能在一定時間內困住法天象地境的武者。 算上三渡,正道方相當于有五位法天象地境的戰力。 “可惜了,楊侯未至,否則此事當是十拿九穩?!绷毞逭嬖晦D,一杯香茗倒滿了諸葛正我的杯中,“諸葛兄請!” 柳獨峰現在是楊清源的鐵桿下屬,原本的柳獨峰洞玄境,正六品,在朝廷中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雖然深得先太宗文皇帝信任,但是在那些官老爺眼中,就是個莽夫打手。 但自從認楊清源當老大之后,不僅僅武功精進,而且還有了武威伯的爵位。 公侯伯子男,這是第三等的爵位啊! 而且在麟德天子登基的事件,柳獨峰站位正確,在那時候盡力協助麟德天子平定叛逆,攘除奸邪。他的爵位雖然沒有升,但是已經從原本的降爵承襲,變成三代以內,爵位不減。 由此可見,可見跟著楊侯混,是多么英明的一個決定,舔到最后,應有盡有了。 對于柳獨峰的這個看法,諸葛正我也表示贊同,無論武功智謀,楊清源都是上上之選。若是他也參與此次的圍剿,必然是事半功倍。 “楊侯此時奉天子皇命,為揚州黜陟使、招討使,主理揚州之時,一時半會也脫不開身。而且我聽說葉孤城和西門吹雪將在了金陵劍決,楊侯恐怕是抽不開身來此。” 諸葛正我的言語之中也絲毫不掩飾他對楊清源的欣賞。 “柳兄可知道其余各路高手到了什么地方了,何時能到達。” 柳獨峰的六扇門現在和大理寺廣聞司共用一套情報系統,比之神侯府已經強了不少。 “人宗首座南華真人前日來信,其與一眾門徒到達楚州境內,大約在三日就會到達此地,而少林的三渡,才剛剛渡過了長江。龍虎山的張天師也才剛剛行至豫章境內?!? 諸葛正我若有所思地說道,“也就是說,只有你我二人在此,那不如……” 柳獨峰聽出了諸葛正我的言外之意。 “諸葛兄的意思是,咱們倆先去南疆探探路?!方便日后行事?”柳獨峰也來了興趣。 “柳兄果然是同道中人!” 兩人都是當世頂尖的高手,兩人聯手,便是遇到了什么危險,應該也能脫身。 “我們二人對此也不熟悉,還是需要向導!”柳獨峰微微皺眉,他倒是不怕血河宗的人,但是對于自然環境卻有憂心之處。 南疆十萬大山,山路崎區,其中多瘴氣迷霧,就算是法天象地境高手進入了也有迷路,在其中打轉的風險。 諸葛正我矜持一笑,“我與神武軍大都督唐圣嘆還有幾分交情。” 唐圣嘆并不是神武軍的創始人,神武軍的前身創始人是黔寧沐王爺,乃是太祖的義子。后太宗文皇帝將十二衛改組成了天子六軍。 統帥六軍的,自然都是他信任的人,天策軍大都督李承恩、神武軍大都督唐圣嘆、已經亡故的龍武軍大都督趙玄禮還有神策軍大都督都是御林軍出身。 而諸葛正我年輕時當過十八萬御林軍總教頭,這些高級將領他都是熟悉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