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護生居,萬善寺。 除了原本的無祿和群孺,又多了一個老和尚。 “師兄怎么來此了???”見到來人,無祿感到很驚喜,他沒有一般高僧的養氣功夫,做不到面如平湖,雖然臉上極力控制表情,但是激動欣喜之色,清晰可見。 “老衲其實三月之前就已經到了金陵,只是忙于治疫之事,才沒有來見師弟?!? “此次來見師弟,一來是為了見一個人,二來是路過此地,特來看看師弟。”出家人不打誑語,老僧也沒有客套,言明了自己的目的。 這個老僧就是當年點化吳祿,帶他入佛門的人。 “師兄可是來見,那位慈航靜齋的師仙子的?”無祿本來就是商場上的大商人,雖然這些年安心修佛不復勾心斗角,但不代表人變遲鈍了。 “無祿師弟知道我的來意?!”老僧臉上有詫異之色。 “哈哈哈,師兄,我這地方除了我和這些孩子,平日少有人來,最近也只有那位師仙子一直在此,師兄既不是來見我的,那必定是來見她的?!? “確實如此,我在防治疫病之事,就曾多次見這位比丘尼,確實是有了些許真修風范,與慈航靜齋、靜念禪院那班夸夸其談、坐而論道之輩已然是不同。” 無祿少知江湖之事,不過對于佛門兩大圣地還是了解的,特別是靜念禪院,就在揚州州城之外,距離金陵也不遠,無祿剛剛入佛門之時還曾去朝拜。但卻與他心中的佛門圣地相去甚遠。 靜念禪院坐落于揚州南郊,寺內建筑加起來達數百馀間,儼如一座小城,正中處有七座大殿及一座闊深各達三丈,高達丈半的小銅殿。 除銅殿外,所有建筑均以三彩琉璃瓦覆蓋,色澤如新,銅殿前有一廣闊達百丈,以白石砌成,圍以白石凋欄的平臺廣場,正中處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薩騎金獅的銅像,龕旁還有藥師、釋迦和彌陀等三世佛。彩塑金飾,頗有氣魄,除了四個石階出入口外,平均分布著五百羅漢,均以金銅鑄制,個個神情栩栩如生。 大雄寶殿之中,世尊金身二丈之高,寶相莊嚴,但又面帶仁慈。 但佛之威嚴慈悲不在佛像,而在人心。 不過,此佛像確實巧奪天工,乃是請數十名能工巧匠澆筑凋琢的,雖然看上去是黃銅所鑄,但實際只是在外面一層是黃銅,內中只是黃金而已。 在大周,私自使用黃金鑄造佛像器皿倒是沒什么關系,但若是私自挖掘銅礦、或者熔鑄銅錢來鑄造銅器,那就是觸犯大周律的犯罪。 在太祖初期,除了寺廟當中需要大量的銅進行消耗之外,民間也流傳著使用銅器皿的社會風氣。 當時出現了“銷錢為器,售利數倍”的現象,太祖被迫頒布的《禁鑄銅器詔》,其實是明令禁止使用銅器的物件或者說去銷毀銅錢,鑄造銅器的現象。 從這里也能看出靜念禪院佛像之奢華。 這般奢華的環境,僧人們又如何能安心優秀呢?! 不僅僅是靜念禪院,包括老僧出身的少林寺,也漸有這般陋習。這引起了許多苦行僧的不滿,不過他們的勢力在佛門之中不算強,人微而言輕,對于佛門也沒有多大的影響。老僧也是因此,借假死脫身,在江湖上苦修。 老僧眉眼間慈悲,面容帶笑,“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此前老衲以為,師妃暄這孩子被慈航靜齋帶偏了,但這三個月老衲在金陵城救治病人之時,也在觀察她。與此前截然不同矣,不再是高高在上,俯視人間。” “慈航靜齋的人,總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帝踏峰?!這種名字也敢取!若不是太祖十年之間,平明教藍胡之亂,北擊乾元,東進后金,內治民生,沒有多余的精力,要不然世間哪里還有什么帝踏峰??!” 代天選帝,這種口號要是讓太祖聽見了,不夷三族,那絕對是孝慈高皇后勸著了。 慈航靜齋也很有自知之明,在道門旗幟鮮明地支持太祖之后,慈航靜齋就放棄了她們的代天選帝計劃。 當時的太祖的支持勢力,一家是雖然低調但深不可測的道門,一家是如日中天如烈火烹油的明教。 佛門也選擇忍了一手,不敢跳出來,搞風搞雨。對付明教,佛門還有五分把握,道門實在是太神秘了。 這伙人整天神神秘秘的,鉆在深山老林里修道煉丹,鬼知道藏著多少高手。 一直到道門和明教火并,佛門才重新開始活動,直到太祖殯天傳位太宗,佛門才開始高調。 …… “前三個月,師兄也一直在救治患病的百姓嗎?!” 老僧點頭,隨即搖了搖頭,“可惜,老衲自負醫術高明,這三個月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藥王孫十常,天下第一醫者,老衲自是不敢比;李瀕湖為太醫院丞朝廷國手,也能說得通,但是一個川蜀小有名氣的醫者唐慎微的醫術也要勝過老衲……” 即便老僧沒有爭勝之心,但還是會有沮喪和挫敗之感,畢竟是在自己得意的領域被人擊敗,除了如來世尊,誰能一點不動容呢?! “不過,這次,這位楊侯的功德,真是大得潑天了,若不是他帶人治住了這疫情,這揚州怕是要化為一片鬼域,不知多少百姓要無辜罹難?!” 老僧言語之中,盡是對楊清源的稱贊和欣賞之意,似是完全沒有佛道之間的嫌隙。 “師妃暄這丫頭也是跟在他身邊,才得以成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