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威營原本便是舉棋不定的,其中有不少原長林軍的將士,只不過是在秦頤巖的安撫下,才保證中立。 而秦頤巖也不敢在此時大規模的更換將校,一旦發生嘩變便得不償失了,故而只能緩慢的對于非朱瞻坤的嫡系進行勸降和招攬。 而長林軍出身的那些將校對于朱瞻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普定侯陳環和東川侯胡斌的到來,就像是火藥桶里點燃火星,瞬間爆炸開! “立魏王,誅叛逆!” 在這聲音下,原本效忠于朱瞻坤的校尉士卒開始喊叫,串聯,混亂之聲此起彼伏、隨著第一個人抽刀砍死了維護秩序的秦頤巖近衛之后暴亂開始了。 有長林軍組成的中下層軍官,從隊正到千總、校尉,開始迅速地組織起來。 原本穩住的御林軍城北大營,炸了! 普定侯、東川侯雖然是勛貴子弟,但卻不是酒囊飯袋,在此刻展現出了不俗的軍事素養,立刻將御林軍大營分割,將秦頤巖所在的中軍大帳包圍在了中間,切斷了他與其他兵馬的聯系。 御林軍的調動,必須要圣旨。楊清源之所以能調動御林軍,是因為他在原天策軍、晉陽軍中無與倫比的威望。城內大營中兵馬之中,四武營大部分都是原天策軍和晉陽軍的兵馬,來不及改組。 但是在兵部右侍郎李澄光的調動之下,四武營被“正常”地調防到了神都外城內。 這才有了楊清源抓住機會,起兵反叛。 但是普定侯和東川侯沒有這樣的威望,他雖然在軍中有些親信,可遠不能和楊清源相比。 所以他們只能等待機會。 東川侯胡斌等了大半晚上,終于等到一個契機!一個翻盤的契機! 胡斌的心腹為他送來了楊清源以太后名義發布的天子已死的懿旨。這懿旨楊清源原本是做勸降之用的,但現在卻被胡斌當成了信物,來調動城北四威營的兵馬。 四威營的中下級軍官,都是原太子府長林出身,對于朱瞻坤忠心耿耿,在得知了楊清源起兵反叛,戕害天子之后,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于是在東川侯和普定侯的鼓動之下,開始暴動。 這其實不算楊清源布局上的失誤,不管如何,只要是穩定局勢,楊清源是必然要借太后的名義,穩定各方的。這是一步必須下的棋,而東川侯和普定侯,在這一步棋中,找到了反叛的契機。 他們都是帶過兵的將軍,深知得御林軍者,得神都! 雖然京中還有金吾衛、御林軍等小股兵馬,但這些兵馬久疏戰陣根本不是御林軍的對手。 為首的東川侯胡斌沒有擅動,直到此刻,他把握住機會,聯合普定侯陳環發起致命一擊! 若是讓他們真的掌握了城北大營,那對于神都便有了真正的威脅。 局勢在陡然間,撲朔迷離了起來。 此起彼伏的喊殺聲回蕩在城北的夜空中。 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時候, 同時,數不清的信使往神都內城、外城傳信,要求各府護衛、私兵起兵,聽從普定、東川二侯的號令,撲滅楊清源所部叛亂。 不僅如此,東川侯還派出了數名信史,向京畿其他郡縣及京畿四關守將而去。 要求京畿其他郡縣的兵丁以及四關的守關士卒立刻奉命起兵勤王。 局勢在短短兩個時辰之間,風云變幻。 夜間的形勢,在寅時末,急轉直下。東川、普定二侯掀起了浩浩蕩蕩的反抗浪潮,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楊清源。 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秦頤巖雖然是沙場宿將,但手中可用之兵捉襟見肘,只能堪堪抵御四威營的進攻。 短時間內自保無虞,但已經無力鎮壓城北御林軍的局面,在長林軍中層將校的裹挾之下,這支御林軍的大部已經被東川、普定二侯控制。 “向楊侯求援!” 秦頤巖不是那種死要面子的,他一察覺到局勢不可控便立刻讓麾下士卒帶著迅雷鴿趁著夜色沖出重圍之中。 皇城外廣場上,匯聚著已經投降的金吾衛、羽林衛士卒,場面微微有些騷動。 因為剛剛如沸水破冰般將他們擊潰的耀武營再次集合了,同時聚集的還有奮武營的將士。 楊清源再次披上了玄色的披風,現在能以最小的損失鎮壓叛亂的只有他自己。 而且此時王華、李尋歡二人已至武英殿中,可以代替他穩定神都大局,其余之人也在陸續趕來。 此時,神都外城十二門都開始出現了騷亂。為天子報仇這種理由冠冕堂皇。那些發動騷亂之人真正看重的是神都里的美人,財富! 兵過如篦,這并非戲言而已,而是確實存在。 其中膽子最大的明德門校尉,帶著他護城的兩千人馬向著京畿殺來,平叛是假,縱兵劫掠,搶奪美女財富是真! 但他們的運氣顯然不好,他剛剛率軍入城展開劫掠的時候便遇到了率領三百踏白營輕騎巡視城中,穩定治安的驃姚將軍楊過。 明德門校尉在看清了對方人數之后,心中的畏懼之意立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