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辛稼軒的槍法路數,完全不是江湖中的風格。 槍如翔龍,橫掃萬軍。 其槍意之豪邁瀟灑,竟是完全壓制住了灰袍人的邪魅劍意。 這還不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辛稼軒的破陣子上的山海巨力,老辛看著一個略顯干瘦的老頭,但是這槍上似有萬鈞之力。 連續的交手之下,灰袍人持劍的右臂都在微微顫抖。 “鍛體之法?!” 灰袍人這才意識到辛稼軒的大槍之上沒有絲毫真元流轉,反而是浩然正氣直接引動天地元氣。 “不對?!這和鍛體高手也有所不同。你這不是鍛體???!” 如今江湖上的鍛體和煉氣兩脈雖然殊途但最終同歸。 鍛體境使得氣血旺盛,內氣自生;煉氣境真氣有成,反哺肉身。 最終兩脈都會走到真氣化元的這條路上。 然辛稼軒顯然已經走上了不同的路。 在剛剛的數十招交手之中,辛稼軒從未動用過分毫真元,而天地元氣一直被浩然正氣所引動。 辛稼軒聞言,一直平靜如湖面的神色也出現了微微的波動。 若是有辦法,誰又在一條不明的前路之上,因為前面沒路了,所以才要走出一條新的路出來。 這天下本沒有路,哪條路又不是人走出來的呢?! 辛稼軒率領天平軍北歸之后,原本以為會受到重要,當然原本的太祖高皇帝也想重用他,但沒等到這個機會,藍惟庸、胡玉二人就先后謀反。 辛稼軒雖然在平叛之中立下功勞,但他的丹田也被當時的明教教主所重創,再也無法積蓄真元。 而且辛稼軒的北歸是由當時執掌天下情報的藍惟庸所促成的,而天平軍北歸之后,又是隸屬于胡玉的麾下,這導致了太祖高皇帝想用辛稼軒,但又不敢用。最后太祖便給了辛稼軒一個翰林院的閑職。 若是換了躺平的咸魚自然是再高興不過了,但是對于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辛稼軒便在辭官之后,來到了當時已經落寞的大理寺,當了一個小小的書吏。 然辛稼軒也不是怨天尤人之輩,既然自己的前路被堵死了,那便再開辟一條路出來。 辛稼軒想要鍛體一脈。 少林寺的鍛體之初都是不修內功的,一直到鍛體小成之后,才會修煉心法,來配合鍛體。 于是辛稼軒便將主意打到了鍛體的上,他雖然丹田已傷,但是八脈齊通。最大的問題便是練出的真元沒辦法保存,立刻在丹田之中散去。 辛稼軒想了許多辦法,都阻止保存住真元的流失。 在歷經多次之后,辛稼軒便想通了,既然留不住,那不如主動將真元用掉。 于是他開始了新的修煉,繼續凝聚真元,但每次真元產生,他便會將這些真元融入血肉骨骼之中。 時日愈久,他竟然發現自己的身軀力量越強,甚至連氣息都不曾加速枯敗。 后來他又前往武當、昆侖、少林以及儒家的浩天府等地拜訪,最終走出了自己的一條新路——可以單單憑借肉身之力抗衡元化境的高手。 但這對于他來說還是不夠,沒有真元就無法引動天地元氣,就沒法抗衡洞玄境以及洞玄之上的高手。 但可以引動天地元氣的不僅僅是真元,劍意、軍勢、氣運都可以引動天地元氣。 在眾多之路中,辛稼軒選擇了儒家的浩然正氣。 原本的浩然正氣,不過是一個抽象之物,存在于亞圣的經典之中,但文山先生將其具象化了。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儒家的道,比佛道兩家更加玄乎。 但辛稼軒走通了! 浩然天地,正氣長存。 儒家之道和鍛體之法,被辛稼軒融合在了一起,一個堪比法天象地境的高手誕生了。 “詞中之龍,果然厲害。” 這是灰袍人真心發出的贊嘆,他也發現了,辛稼軒也就走上了一條看不清的新路。 當然,也不是說新路,就比舊的路要好走,也不一定比舊的路走得更遠。 但當新路出現之時,他就是在為天下先驅。 這一刻,灰袍人知道,他已經不可能對付大理寺的人了,不過對付不了就對付不了吧! 反正朱瞻坤已經是秋后的螞蚱了,蹦跶不了多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