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管朱瞻坤這個皇位是怎么來的,他現在就是大周的天子,楊清源作為大周之臣,自然是要見禮的。 所以楊清源選擇了帶甲上殿。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這是先漢之時,兵家大將周亞夫的話,后來被歷朝歷代延傳成了規則。 將帥身披甲胄覲見帝王的時候,不需要行大禮。 “……” 楊清源只是敷衍地抱拳行禮,這……朱瞻坤表示,這和他想象得不一樣啊! 可即便如此,朱瞻坤也說不出什么毛病來。 這一切都是合乎禮節的。 “楊侯為國開邊,勞苦功高啊!” 朱瞻坤沒有因為楊清源的行為感到惱火,雖然楊清源今日沒有行跪禮,但他遲早要跪的,不急在一時。 現在他才是勝利者,坐在這個寶座上的人。 勝利者就該有勝利者的大度。 楊清源卻沒有絲毫和朱瞻坤客套的意思。 “陛下,臣聽聞于大人被有司下獄,不知所犯何罪?!” 聽著楊清源的問話,朱瞻坤內心一冷,這楊清源果然不是善茬,一來就暗指朕以西廠抓人,不合規矩,看來必須要盡快收拾了他。 楊清源:…… 他是真沒這個意思,就他是單純想知道,朱瞻坤對付于延益用的是什么罪名。 朱瞻坤雖然心中已經在想怎么殺楊清源才能解心頭之恨,但面上依舊是一副溫和的表情。 “曹卿,這個案子,是你協助西廠查的,你可以和楊侯說說吧!” 朱瞻坤對著一旁的曹守正說道。 曹守正看著楊清源,眼神掠過一絲不屑之色,當然一三系,于延益是何等的風光,深得先帝寵信,他因為周明生一案,一再被打壓。 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是他的時代了。 前刑部尚書衛東來告老致仕之后,刑部尚書之職就一直空缺。待到朱瞻坤登基之后,曹守正便以從龍之功,登上了秋官尚書之位。 曹守正也是朝中的老官僚了,表面功夫這一套還是做得很足的。 “楊侯,知人知面不知心,本官也沒想到,于延益竟然意欲勾結楚王,謀逆犯反,亂我大周社稷,實在是罪大惡極……” “好了!曹大人的口才,本官當年就領教過了,你無需再次證明!”楊清源完全不在乎曹守正口中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話。 “不過,本官身為大理寺卿,執掌大周律例,對于天下重大刑案,有核查之權。不知于延益謀逆一案的卷宗可曾整理完畢,證據是否齊全。大理寺也好完成核對,早日定罪量刑?!? “……” 曹守正看向朱瞻坤,眨巴眨巴眼睛,卷宗?證據? 他哪有這玩意啊!? 他和西廠聯手,將于延益查了個底朝天。 于延益除了當年被罰為窯工的時候,一餐多吃了四個燒餅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證據確鑿的罪名了。 總不能定他個多吃燒餅罪,就判處斬刑吧??? 原本他還想著偽造一封于延益和楚王勾結的書信,但是于延益本身就是天下少有的書法大家。 西廠中雖然有善于模仿筆跡者,但是根本寫不出于延益字跡的風骨神韻。 朝中的大臣,有不少都是書法國手,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奧秘。 所以到現在,西廠除了幾個偽造的證人之外,根本拿不出任何實證來證明于延益的罪名。 “哈哈哈,楊大人說笑了,這意欲謀逆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于延益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留下具體的證據呢?!這是我們審訊楚王府上的幾個侍衛時,得到口供?!? “所以說,曹大人沒找到什么證據嗎?!” 曹守正笑道,“楊大人或許剛剛沒有聽清楚,逆賊于延益的罪名是意欲謀反,而不是已經實施了謀反。這我們上哪去找實打實的證據啊!” 意欲謀反,就是想要謀反。 想要謀反,那就是還沒有做。 還沒有做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查有實據呢?! 但是謀反這件事情,你想都不該想,想了就是大罪。 如此,在曹守正和西廠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一個邏輯閉合。 雖然聽著很離譜,但是這件事情能說通了。 “呵呵……意欲謀反?!” 楊清源一聲冷笑道,“意欲二字,何以服天下?!” “……” 另一邊的李宏毅,聽到這句話,身子微微一顫。 他博覽群書,熟讀經史子集,自然知道楊清源這句話的出處。 前宋奸相秦會之以“莫須有”之名冤殺岳武穆之時,前宋大將韓良臣也有此一問。 意欲謀反這個罪名,自然不是曹守正和西廠能夠鼓搗出來的,這是他李宏毅的杰作。 李宏毅甚至能夠想象,千百年之后,他的名字可能和秦會之并列,遺臭萬年。 也不知他所做的到底是對是錯?! 楊清源要繼續發難之際,朱瞻坤開口了,“好了,楊侯鞍馬勞頓,風塵仆仆,也是辛苦,不如先行回府休息,有什么事情,可以等明日上朝之時再議。” 對于朱瞻坤的話,楊清源不屑一顧,他也從來沒有指望過靠著他的一張嘴,就能替于延益脫罪。 “陛下,臣欲往天牢之中,見于延益一面,還請天子恩準?!? 楊清源當然可以憑著輕功潛入天牢,就算雨化田親自把守,也未必能攔得住他??蓷钋逶床淮_定于延益是不是在天牢之中。若是朱瞻坤為了避免他見到于延益,提前將于延益轉移,那就麻煩了。 “這……”朱瞻坤明顯是不想讓楊清源見到于延益的。可是下一瞬,楊清源掏出的東西讓朱瞻坤沒有了拒絕的理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