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為主羽翼,如林之盛。 劍君在世,不外如是! 戰局之中的柳望舒,不免玉頰微紅,閃爍著一層興奮的光彩。 楊兄,他,好帥?。? 楊清源此刻被無數利劍環繞,劍氣縱橫,將楊清源護得滴水不漏。 楊清源右手并如劍指般結印“劍!” 豎立于楊清源身后的上萬把長劍仿佛得到了命令,整齊劃一地平倒下去,寒光閃閃的劍鋒對準遠處的六劍奴和公子羽。 其中尚有,三百余柄長劍,在楊清源身周游弋,護住。 劍君在世,萬劍歸宗。 地宮之中長劍在反射火光,劍光閃爍之間,如周天星辰。 言語雖長,但這一切不過是在數息之間完成。 “喝!”隨著楊清源的一聲輕喝,萬柄長劍開始以楊清源為中心盤旋加速。 “破!” 劍指一刺,萬劍如龍,翱翔九天! 一條由劍組成的長龍向著公子羽和六劍奴呼嘯而去。 “都退下!” 公子羽面色凝重,還是低估了楊清源。 在這地宮之中,有兵俑十萬有余,而秦軍無論是弩弓,騎兵,槍兵,都是佩劍的。 也就是說這地宮之中至少有十萬柄長劍,有足夠的劍來支持楊清源施展萬劍歸宗的絕技。 天地交征陰陽大悲賦中的天皇地后大陰陽賦被公子羽運轉到了極致,真元運轉不絕。 楊清源的這一劍,在地宮這個特殊的環境之中,已然超越了洞玄境,不,是超越法天象地境的極限。 萬劍歸宗,每一劍都相當于楊清源的全力一擊。 即便是法天象地境的武者,也要慎重無比,稍有不慎,就是身死魂滅。 “天驚地動大輪回??!” 楊清源不知道為什么公子羽出招之前要喊那么一嗓子,不過看上去還是很有精神的! 這天驚地動大輪回印乃是天地交征陰陽大悲賦記載的集中絕世武學之一,可借天地之力為己用,借力打力,卸勁反彈,吸化外力,傷害轉移之功,先就立于不敗之地。 聽上去有點像太極拳劍,但實則差之甚遠。 太極拳劍不過是張三豐的太極之道的具象表達。 之所以要創出太極拳劍,是因為武當七俠的資質,很難練成太極神功。 武當七俠資質過人尚且如此,況后人乎? 為了使得自己的畢生絕學能得傳承,老道士才費心力將部分太極之道的精華以拳劍的形式表達出來。 不過這天驚地動大輪回印還是極為高深的武學,無數的天地元氣源源不斷地以公子羽為中心而匯聚。 法天象地,操控元氣。這是它超越洞玄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輪回印在公子羽的身前三丈之外形成了一面無形的真元之墻,真元流轉之間想要將楊清源的萬劍歸宗攔下。 可惜,公子羽還是將這一劍想簡單了。 萬劍如龍,呼嘯長空。 鋒芒無雙,以點破面。 面對鋒芒無雙的劍氣,公子羽以天皇地后大陰陽賦和天驚地動大輪回印所形成的真元墻沒有絲毫的作用。 這大輪回印所形成的真元墻就如一道水幕一般,敵人施展的拳勁掌力越強,其反震化解之力便越強。 但這玄奧的大輪回印在萬劍歸宗之前卻失去了作用。 大輪回印的真元如水,而萬劍歸宗則是劃過水的劍。 水固然可以反震排山倒海之力,但劍鋒劃過水面,水之力卻難以將其抵擋。 兵俑身上的青銅劍,羅網殺手的精鋼劍,還鎮胡城中的石凋劍…… 帶鋒芒無雙的劍氣,毫無阻滯地穿過了公子羽的大輪回印水幕。 在第一柄劍刺穿輪回印的真元之時,公子羽就知道自己失策了,立時改天驚地動大輪回印為天塌地陷大無相功和天絕地滅大乾坤手。 天塌地陷大無相功練到極致可扭曲,粉碎,崩壞氣場內的天地萬物。 天絕地滅大乾坤手可攫取萬物生機精元與煉化外力消融萬物。 雙重神功疊加之下,射來的長劍在公子羽身前的三尺之外,再難寸進,無數的劍鋒斷裂、破碎,掉落了一地。 而站在公子羽身后的六劍奴則緊緊握住了公子羽的手中之劍。 站在身后的他們可以感受到此刻公子羽的壓力。 雖然正面看公子羽一副云澹風輕的模樣,但是其實公子羽的背后已經濕透了。 突然之間,一道長劍碎片沖破了公子羽天塌地陷大無相功和天絕地滅大乾坤手,掠過了公子羽的左側臉頰,留下了一道淺長的傷疤。 這是他快支撐不住的征兆。 萬劍歸宗,每一劍的精華都化為楊清源的全力一擊。 楊清源的全力一擊,公子羽可以輕松接下。 十次連續的全力一擊,對于公子羽來說也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連續一百次的全力一擊,對于公子羽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 至于一千次、一萬次,公子羽沒有假設過,即便假設了也沒有意義。 他不知道自己的極限為何,也不清楚楊清源的極限在哪里!? 楊清源劍訣一引,突然疾射而出的劍龍停下了進攻的節奏,然后盤旋而上,懸浮在了公子羽眾人的頭頂。 公子羽開始不見,但當無數長劍高高豎懸于頭頂之時,便意識到了楊清源要做什么。 “小心!” “萬劍——訣!” 公子羽的示警,與楊清源的出招,幾乎是在同時! 高懸于公子羽和六劍奴頭頂的萬柄長劍,立時如長虹貫日,流星墜落。 /75/75654/2977938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