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天地之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3/3)頁
“這是本門至寶之一,鎏金銅熏爐,你帶上吧!在去天人宗的時候,和天人宗的當代行走,比試一番,也好教世人知道,我玉虛一脈的丹法不遜他天人一脈。”
又絮絮叨叨地交代了一些事情,老者最后從袖中取出了一個殘破的玉牒,“這是我玉虛一脈,人間行走的信物,現在就交托給你了!你向其中輸入真元,它便可證明的身份。崔可琴,從即時起,你便是玉虛一脈的人間行走了!下山去吧!”
……
----------------
楊清源回到了平山郡城已經兩日了,雖然大雪依舊,但是平山郡各縣的災情已經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平山郡城外的災民也已經增加到了十萬之眾,還在不斷用來。
但是在楊清源以工代賑的政策下,災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由災民組成的建筑施工隊,在圖紙的指導下,不斷地建造著木屋。
現在基本可以做到二十人一間,平山郡外的河流的下游兩岸旁,已經都是木屋。
而且這些木屋也還在不斷地增加,這將會成為災后,災民們的房屋。
現在的災民之中,青壯年被分為了三批,一批則負責伐木,另一批是當前的建筑工人,負責木屋的建造。人數最少的一批,則開始協助匠人開始打造農具,為來年開春,開墾荒山,種植作物做準備。
不只是男人,女子也有了工作。
在楊清源聘請的匠人的教授下,女子開始學習制棉的工藝,從去棉籽到彈棉花,再到制作棉衣、棉被,都有人在傳授。
當其余官吏還在考慮賑災之時,楊清源已經在準備災后重建和經濟發展的問題了。
這十萬災民,就是未來的工人。
楊清源為此準備了不少的棉花種子,他要在平山郡大批量的種植棉花,將平山郡打造成一個從種植到成品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棉花加工基地。
流民不是刁民,有好好的日子過,也沒人想要喝官府的米粥。
在得到了冀州運來的第一批糧食之后,楊清源心中便有了底氣,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了糧食的買賣。
獲得了工錢的災民們,也開始自己購買鍋、爐做飯。
老人每日有粥喝,孩子還有學堂上。
雖然此地尚是災民聚居之地,但卻是一片欣欣向榮。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加查县|
临猗县|
泽库县|
衡东县|
当雄县|
长子县|
浙江省|
马边|
开封市|
阳东县|
垫江县|
府谷县|
毕节市|
安多县|
广南县|
永胜县|
聂拉木县|
兴仁县|
济南市|
沧州市|
汽车|
岢岚县|
东城区|
碌曲县|
廉江市|
鄂托克前旗|
吉林省|
绥宁县|
枣庄市|
革吉县|
盖州市|
延津县|
西盟|
肇庆市|
五寨县|
广水市|
昆明市|
清徐县|
河池市|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