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家果斷舉家搬遷江東! 逃離治理數十年、根深蒂固的本地,前往江東,重新開始。 或許有著世家的人脈,陳家可以很快崛起,但肯定是不如在徐州本地的勢力。 這也是為什么,陳家直到現在方才離去。 等到了江東之后,陳珪和陳登父子倆收到前線消息—— 在他們離去不久后,劉辰直接率軍發動反攻! 不過兩個月時間,廣陵郡和下邳郡完全落入朝廷之手,袁術的那些兵力,連組織有效反擊的能力都沒有,連戰連敗,不得已退回江東。 至此,整個徐州再次回到朝廷的掌控之中! 長江以北的州郡,全部由朝廷強勢接管! 一念及此,陳珪和陳登父子倆有些唏噓感嘆,當初董卓霸京,十八路諸侯討董,近十年前的畫面,依舊歷歷在目,清晰可聞。 明明是大廈將傾,大漢名存實亡,分崩離析,誰知道因為劉辰的橫空出世,以至于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讓大漢再次中興! 劉協不過是董卓扶持起來的傀儡皇帝,這么下去,或許將成為歷史上有名有姓的中興之主! 這讓陳家父子倆感慨劉辰的經國濟世之才,運籌帷幄之能,也是感慨大漢國運強盛! 陳珪和陳登父子倆,率領的陳家老小,暫時安頓在吳郡吳縣一帶。 可是父子倆并沒有任何的死里逃生的慶幸,也沒有展望未來的希冀,每時每刻都有些擔驚受怕的! 哪怕有著長江天險,但以朝廷大軍的強勢陣容,陳家父子倆依舊不覺得可以擋住多久! 主要是江東以袁術為首,比起袁紹而言,袁術更加鼠目寸光,完全沒有任何的雄才偉略可言! 可是朝廷大軍,可謂是謀臣如雨、猛將如云,兵強馬壯,現在長江以北的九州之地落入朝廷之手,糧草輜重等后勤保障完全無憂。 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后勤,渡過長江天險! 屆時,陳家還能逃到哪里去呢?! ...... 江東世家的想法,劉辰并不知道。 奪下徐州全郡后,劉辰立刻開展休生養息的屯田之舉。 因為接連的大戰,徐州兩百七十多萬的人口,如今只剩下一百多萬了。 這還是劉辰在周圍州郡遷移過來的人數,否則會更少。 因為時間有些急切,劉辰將紅薯、土豆和玉米推廣徐州。實際上在長江一帶,種植水稻或小麥更加適合。 紅薯、土豆和玉米,應該是種植在并州等土地惡劣的地方,才是最佳選擇。 而徐州一帶屬于長江平原,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稻和小麥所需要的條件,更加契合。 況且紅薯、土豆和玉米,因為畝產巨大,對土地肥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常年種植會到底土地貧瘠。 不過考慮到戰亂之后的徐州,急需恢復人氣,劉辰命人交叉季節種植,倒也可以緩解這種問題。 雖說可以從其他州郡運輸糧食,但如今天下方才經過戰亂,百廢待興,糧草急缺,各州各郡都是嗷嗷待哺,徐州可以自力更生,自然也是最好的。 況且劉辰在徐州,將有大動作,可以自給自足,方才是長久之道! 在徐州之戰半年之后,徐州的生氣終于逐漸恢復如初。人口也來到了兩百五十多萬。 劉辰也開始了他的大動作,那就是開挖運河! 徐州有淮河橫貫而過,徐州南下有長江,北側青州旁邊就是黃河。 若是可以貫通南北,不管是戰略意圖,還是道路運輸方面,將得到極其重大,甚至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劉辰更想要挖掘京杭大運河,在黃河之上的冀州,還有一條海河水系。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這五大水系相連,也就是未來的京杭大運河雛形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