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冀州之戰爆發! 天下都為之轟動! 袁紹匯聚十萬大軍南下! 劉辰再次以大將軍的身份出兵,駐守兗州陳留雍丘一帶,指揮調度,主導前線戰事。 此戰之前,劉辰就已經在青州、兗州一帶部署。 李典和滿寵等將拱衛青州。為了以防意外,曹洪、曹仁等曹家諸將,盡皆鎮守在青州一帶。扼守要道。 冀州南下需要渡過黃河,而黃河范圍極廣,千里黃河多處可渡。 就算劉辰統率朝廷數萬大軍,但若是要分兵把守,同樣是防不勝防的。 這不僅難以阻擊袁紹大軍南下,也會讓自己處于劣勢,兵力分散下,也會被各個擊破。 因此劉辰讓李典和滿寵等將扼守青州黃河一帶,將袁紹大軍的主力限制在兗州這一帶。 劉辰準備與袁紹大軍主力直接交戰。 兗州這一帶有數個重要渡口,白馬渡口,延津渡口等等。 劉辰只需要集中兵力,扼守險要,重點設防,就能以逸待勞,后發制人了。 為了避免袁紹從河內繞道,虎牢關和汜水關外,駐守著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將主力,扼守河內。 如此一來,河內郡扼守冀州西南門戶,青州把守冀州東南角,袁紹大軍若是南下,只能正面從兗州數個渡口突擊。 情況也正如劉辰設想的那樣。 袁紹大軍原本準備從河內和青州兩側出擊—— 進攻河內,袁紹可以直接從冀州陸路出兵,可從滎陽一帶渡過,轉攻兗州陳留。 青州那邊有黃河入海口,雖是暗流洶涌,兇險異常。但青州畢竟曾經是袁紹地盤,熟門熟路,知根知底。 若是強行從河內和青州南下,自然也是可行的。 但兵力消耗在這里,屆時在于劉辰大部隊交戰,疲兵之戰,必死無疑! 況且袁紹也有自己的算盤,他正想聚集主力部隊,與劉辰統率的朝廷大軍決一雌雄。 通過這種正面交戰吸引目光,繼而給公孫瓚他們創造機會。 袁紹謀臣陣容很強大,他們做過精密的計算。 就算他們強行南下奪下兗州、青州,已經失去大義的情況下,未來也是受到源源不斷的進攻,消耗己方兵力。 兗州、徐州、青州、豫州這等地方,雖然地盤人口眾多。但卻無險可守,屬于四戰之地! 這些地方,不利于發展,反而對于如今的袁紹有些掣肘。 因此袁紹做出南下的打算,并非是真的要強行奪下兗州或者青州,亦或者其他州郡。 袁紹只是需要以此拖住朝廷大軍,吸引天下的目光,給公孫瓚他們創造機會。 只有奪下幽州,將幽冀相連,靠著兩州之地的屯田發展,才能源源不斷的與朝廷打消耗戰。 為此袁紹進軍黎陽,做出準備強渡黃河,與劉辰統率的朝廷大軍決戰的姿態。 袁紹率先派遣大將顏良、淳于瓊等將出擊,進攻白馬渡口。 白馬渡口屬于兗州一帶的黃河的重要關隘,袁紹大軍若是想要渡河南下,必須奪下這個關隘,否則有被半渡截擊的風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