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冀州。 因為高干之死,袁紹抑郁寡歡了許久,直到聞聽劉辰率兵班師回朝,這才終于恢復過來。 倒不是袁紹與高干這位侄子關系多么密切,而是高干等部將戰死后,青州完全落入朝廷之手。 如今冀州,正處于四面楚歌的包圍之中。 這個局面, 并非是袁紹當初的布局和設想。 如今幽州有劉虞和劉關張壓制,南下兗州有曹操等將領、青州有李典和滿寵等將領。 就連西側的太行山上面,也有黑山軍張燕作亂。這可是袁術的盟友。 袁紹可以依仗的,只剩下渤海灣了。 但說實話,北方將士不通水性,袁紹的水師并不強大,只能說是聊勝于無的地步。 如此一來, 袁紹現在至關緊要的就是想辦法破局了。 對于破局的辦法, 袁紹這邊的謀臣陣容也很強大,自然也已經想到了。 就是合縱連橫! 盡最大的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勢力,組成一個破局的聯盟,以此來反抗朝廷大軍! 現在袁紹可以利用的,有北平太守公孫瓚,有黑山軍張燕。以及幽州之外的烏桓異族了! 公孫瓚和張燕雖然是袁術盟友,但當初馳援袁術,已然是違抗朝廷詔令,這無異于取死之道,亂臣賊子之流。 如今袁術從青州乘坐艦船向南下淮南逃遁,公孫瓚和張燕,無異于孤軍奮戰了。 雖說兩將都有退路。 譬如張燕,太行山一眼望不到頭,朝廷也很難剿滅,黑山軍短時間安全無憂。 公孫瓚完全可以向東側遼西、遼東逃遁。雖說那邊都是蠻荒苦寒之地,但也是一個退路。 但說實話,這兩將的退路, 都不怎么樣! 這也是袁紹自信可以聯手兩將的原因! 黑山軍張燕這邊,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了。這讓袁紹大軍瞬間松了一口氣。 原本四面楚歌, 腹背受敵的壓力,頓時消失不見了。 不過公孫瓚那邊的情況,卻不太樂觀! 公孫瓚答應可以聯手袁紹,但當初說好的聯手進攻冀州韓馥,瓜分冀州的承諾,公孫瓚希望袁紹可以信守承諾! 這就讓袁紹這邊有些進退兩難了! 說實話,袁紹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信守承諾的想法。 他就是忽悠公孫瓚,利用他來震懾威逼韓馥,然后袁紹派遣使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這位袁氏門生識時務,將冀州讓出來,退位讓賢! 結果雖然被劉辰和袁術意外打破了,但結局還是很完美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