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糜竺拱手說道:“陶州牧,雖然我們與袁術乃是盟友。 可袁術擅自進攻兗州,違抗君命,為人臣子,理應忠君愛國。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袁術不懂的忠君愛國,還擅起兵戈,已然是亂臣賊子了。 我們理應站在陛下這一邊,對袁術進行征討。當然,等到征討袁術成功之后,我們也可以為他向陛下求情,不枉費我們曾經同盟一場!” 糜竺此言,引發不少人的贊同,紛紛附和。 這讓陶謙心下大喜,如今他正想出兵,糜竺的話,無疑給了他一個臺階下。 不是他陶謙背信忘義,而是為人臣子,君命不可違啊!天地君親師,這可是儒家一直以來的觀點。 袁術違抗君命,強行奪下兗州,最后將曹操這位兗州牧逼退,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出兵討伐。 這是大義所在,這是師出有名! 陶謙所能為袁術做的,就是在袁術戰敗被俘之后,為他求情,希望陛下開恩,以全自己與袁術的盟友之情。 陶謙等到議論紛紛的全場逐漸安靜下來,這才準備開口贊同糜竺的建議。 誰知道此時,一直沉默的陳珪,卻突然開口了。 陳珪,也就是陳登父親,原來的沛國國相,徐州世家陳家的當家家主。 說實話,陶謙可以坐穩徐州,也是依靠陳家等世家的力量。 比起單騎入荊州的劉表而言,陶謙整體能力上面,還是略有不如! 可想而知,陳家陳珪的話語份量有多重! “陛下年幼,因為孫堅和劉辰的救駕之功,以至于對兩人榮寵有加,甚至是言聽計從了。 如今朝堂諸公皆不受恩寵,陛下只聽信劉辰。此次下令徐州出兵袁將軍,也是劉辰對陛下的建議。 諸位難道沒有發覺嗎?劉辰和孫堅如今的做法,是不是很像當初權傾朝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西涼董卓?! 劉辰和孫堅,隨著陛下的信任,不懂的休生養息,恢復國家運轉,反而接連發動兵戈,這是至天下百姓與不顧! 當初的十八路諸侯討董,最后雖然成功了,但也失敗了。因為引虎拒狼,終成禍患!” 陳珪似乎感同身受似得,眼看著社稷丘墟,蒼生涂炭,他有些悲天憫人,更是對擅其兵戈的劉辰有些振奮。 然而在場眾人,都不是傻子! 不是陳珪真的多么愛戴百姓,也不是陳珪多么忠君愛國,而是陳家也是世家之一,他自然是站在袁家這一邊的。 或者說,滿朝諸公,就是站在四世三公的袁家這一邊的。包括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當朝太尉楊彪。 世家之間,盤根錯節,錯綜復雜。陳珪明顯是不想對袁術出手,因為唇亡齒寒,兔死狐悲啊! 殿內陷入了死寂之中。 陳珪的分量很重,以至于眾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改口了。 陶謙心下慍怒,直接開口反駁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