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章很長很長,發展方面一筆帶過,后面會直接寫爭霸劇情,然后盡快完結本書。 ... ... 侵入大漢并州、河東一帶的匈奴大軍,被并州軍呂布等將,以及涼州軍徐榮等將,率軍包抄夾擊, 近乎全軍覆沒。 此戰威震天下,邊防百姓將士歡呼沸騰! 雖說匈奴就如同燒不盡的野草般,春風吹又生。但此戰過后,匈奴十年之內已經沒有能力南下。 甚至,匈奴余孽還能不能存活,部落會不會被鮮卑、烏桓等異族吞并, 還猶未可知! 匈奴左賢王等高層戰死,此戰意外救回了蔡邕女兒蔡琰蔡昭姬, 此舉贏得了蔡邕的感激之情。 劉辰借著這份救命之恩, 直接對蔡邕提出了“借閱藏書”的條件。 蔡邕猶豫片刻,答應了下來。 蔡邕生平藏書多達萬余卷,完全不比太學院的藏書少。劉辰借閱藏書,抄錄,然后準備活字印刷術印刷。 既然劉辰準備建立“農業大學”,這些藏書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他甚至請示漢帝劉協,從蘭臺(國家圖書館)中進行抄錄。 其他方面暫且不提,但在藏書方面,劉辰建造的農業大學,一定是全國之最,甚至要超越那些世家大族! 這些,就是他招攬士子的底氣所在! 在并州軍和涼州軍殲滅匈奴大軍半個月后,劉辰終于啟程前往河東郡。 在此之前,他將活字印刷術發明創造出來,順便改進了造紙術,讓紙張從原本的昂貴價格, 跌到白菜價。 同時命令部下進行活字印刷,將蔡邕的藏書,以及蘭臺中可以抄錄的藏書,全部進行印刷出來。 做完這一切之后,劉辰終于安心前往河東郡。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征辟的將領謀臣,有不少已經到達京師了。 譬如荀攸、荀彧、郭嘉和許褚等豫州將士,兗州的程昱、滿寵、李典等將士。 至于徐州、荊州等地,還沒有聽到消息。 考慮到道路交通不便,怕是還需要一段時間。 除了許褚成為劉辰護衛之外,其他的將士,全部留在京師,抄錄那些藏書,以及聽命行事。 因為董卓之亂,京師人才凋敝,荀攸等士子的加入,瞬間充實了人才的任用。 因為是出自劉辰的舉薦名單,漢帝劉協對其十分信任, 將這些士子放在重要崗位。 如此一來, 京師皇城有衛尉孫堅統率精兵拱衛,城外有執金吾曹操統率巡邏衛隊巡視。 京師北軍五校、留下的一些涼州軍、并州軍將士, 總計十萬大軍拱衛京師。 劉辰這才安然前往河東郡。 初至河東郡,并州軍和涼州軍各自派遣使者拜見。 河東處于并州和涼州之間,正好與并州的上黨等郡,涼州的北地等郡接壤。 讓劉辰有些意外的是,涼州軍的使者竟然是賈詡。 兩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 因為劉辰的居中協調,漢帝劉協大赦天下,涼州軍和并州軍除了賊首董卓和李儒等人外,其他將士謀臣幸免于難。 當初賈詡從汜水關敗退,一路逃回涼州。不過在半路上得知這個消息后,就在河東駐留了。 旋即涼州軍回防,賈詡也就順理成章的加入原部隊。 正巧匈奴入侵大漢,賈詡設計包抄,截斷匈奴大軍退路,以至于并州軍和涼州軍配合,竟將匈奴大軍近乎全軍覆沒了。 可以說,賈詡也算是立下赫赫戰功。 劉辰對賈詡本就沒有偏見,此時相見,互相交談起來,也算是相談甚歡了。 并州軍使者是張遼。 一一講述了匈奴大軍入侵戰敗的事情,同時帶來了匈奴余部被鮮卑步度根首領吞并的消息。 匈奴巔峰時期,冒頓單于也是曾經控弦三十萬,但隨著此戰過后,已經化為歷史了。 但與之而來的是,鮮卑異族的勢力大增,趁虛吞并匈奴部落,進一步進入漠南,取代南匈奴的地位,靠近大漢。 鮮卑曾經出過一位杰出的首領檀石槐。 檀石槐有勇有謀,在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奪東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余,向西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國,東西達一萬四千余里,南北達七千余里。 多次攻打漢朝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 不過公元181年,也就是光合四年,檀石槐死后,鮮卑又再次分裂。 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云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 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云中、雁門一帶。 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 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布于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 不過這一次吞并匈奴殘余的是步度根集團,勢力膨脹,以至于可以與軻比能集團媲美,威脅并州邊境。 至于軻比能,在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同樣率軍南下。不過隨著公孫瓚回歸,以及劉關張任命漁陽,應該是蹦達不起來的。 劉辰得知消息后,立刻在河東郡的粘土礦開挖,同時燒制青磚、紅鉆和水泥,他要修建長城。 這些塞外異族簡直就是春風吹又生。 匈奴當初被打得分裂南北,北匈奴逃亡西方,橫掃歐亞。南匈奴留在大漢成為附庸。 不過這些異族一直都有反叛,鳩占鵲巢的想法和野心。 原歷史曹操將南匈奴分城左右南北中五部,安置在并州、涼州、冀州一帶,本以為可以靠著分局離散匈奴凝聚力,誰知道后面造成了五胡亂華。 現在匈奴覆滅,鮮卑又再次出來蹦達了。 劉辰覺得,就算他們將鮮卑覆滅,后面也會有什么烏桓、丁零異族出來蹦達。 既然如此,修建長城就迫在眉睫了! 如今修筑城防的是青石、夯土,青石的重量自然不用多說,耗費人力財力物力。夯土需要耗費精力夯實,耗時耗力。 可利用粘土燒制出來的青磚、紅磚和水泥,這簡直就是建筑業的大殺器。 當然,就算青磚重量輕便,水泥粘結方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需要海量的財力。 因此劉辰在此之前,先在鹽礦進行制鹽。 漢朝的鹽屬于粗鹽,只是初步的進行過濾和蒸煮,因此無法將鹽中的雜質完全萃取。 想要取出粗鹽的雜質,必須要使用氯化鋇、純堿和燒堿,將粗鹽的硫酸根離子、鎂離子、鈣離子去除。 如今在漢代,可以用熟石灰和蘇打粉等等代替。 在此之前,需要進行碳吸附過濾。 說起來好像很難,不過在劉辰進行過一遍的實驗操作后,那些工人立刻就學會了。 望著那干凈潔白的食鹽,眾人都震撼住了! 他們沒有想到,難倒大漢四百多年,甚至春秋戰國、秦朝時期就有不少的能工巧匠、能人異士在研究制鹽法。 最后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 沒想到劉辰這么輕而易舉的就解決了! 趙云等人甚至還學到了什么化學配比的知識,只是聽的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暈乎乎的。 不過當看到這干凈潔白的食鹽,就如同雪花一般,趙云還是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立刻加強戒備。 這制鹽法簡單,山寨仿制也就容易了! 劉辰既然準備利用這“雪花鹽”賺錢,自然不能讓其他人學會這種配方了! 接下來,劉辰坐鎮河東,靠著制鹽法制作“雪花鹽”販賣,直接席卷京畿地區。 司隸、并州、涼州等西北這一代,在漢帝劉協掌控中的地區,也就是并州軍和涼州軍駐守的地區,立刻暢通無阻的銷售開來了。 以至于這一代的食鹽銷路,直接崩潰了! 面對這種“雪花鹽”,并且價格比“粗鹽”還便宜,百姓們怎么選擇,已經可想而知了吧?! 劉辰瞬間收獲了源源不斷的財富,靠著這種財富,他招聘工匠,修筑長城。 第一步反而是修建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 況且將青磚、紅磚和水泥運輸到邊關,也需要一條適合運輸的道路方才事半功倍。 劉辰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也是看到當初秦始皇修建的馳道。 這條可以從咸陽直通邊關的馳道,乃是始皇帝當初的大工程之一。 劉辰如今準備在這條馳道上面,利用水泥進行加固,而不是新開辟一條出來。 這可以將工程難度、時間、消耗大大降低。 不得不說,始皇帝修建的不少工程,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 第二步就是在并州、涼州邊關修建城防,也就是將原本的一段一段長城相連起來。 兩步可以同時進行。 這耗費的人力、無力、財力,絕對是超乎想像的恐怖。 但因為有著“雪花鹽”的販賣,反而讓劉辰有足夠的金錢揮霍。 同時靠著金錢,讓沿海的百姓可以遷到并州、涼州來發展建設。 畢竟并州總人口僅僅只有六十多萬、不到七十萬。而涼州就更少了,甚至不超過五十萬的人口。 一切都被劉辰規劃的很完美,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不過還是發生了不少的問題—— 修建長城的時候,青磚和水泥因為沒有鋼筋加固,雖然粘結速度很快,但開裂的速度也很夸張。 劉辰不得已,在河東開展坩堝煉鋼法,比起土法煉鋼,坩堝煉鋼法更好。 但時間上顯然有些來不及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