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末三國時期,對于出身十分看重! 因為出身與做官,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 漢代選官以“鄉舉里選”為依據,也就是察舉制,體現的是尊重鄉里輿論,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 但是,輿論評價一旦與仕途沉浮相聯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權勢、有影響的人物,或社會集團所控制、所利用。 士族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就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諷刺秀才、孝廉名實不副! 管中窺豹,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舉孝廉已經被世家大族掌控,甚至壟斷了! 聰明如賈詡,42歲也只能為鄉間小吏。若非董卓之亂,賈詡也無法借此崛起! 強如孫堅,因為其父是瓜農出身,若非靠著黃巾之戰和涼州平叛崛起,三十多歲依舊只是縣丞。而走到這一步,也是沙場作戰、九死一生拼出來的功勛。 反觀那些出身顯赫之人—— 譬如劉備,黃巾之戰大放異彩,雖然封賞不及別人,但因為漢室宗親的身份,年僅二十四歲就成為縣尉,后面擢升縣令。就這樣劉備還覺得受到羞辱! 譬如袁紹和袁術,靠著四世三公的家世身份,幾乎成為漢末三國前期的兩大boss,若是兄弟倆齊心協力,大漢天下早就姓“袁”了。 還有曹操,雖然是閹人之后,但因為曹騰的權勢,二十歲舉孝廉,直接入京為官。得罪當朝權貴,依舊可以調任地方避風頭。 這些人自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但出身地位的重要性,已然凸顯無疑了! 然而! 面對袁紹的詢問,劉辰竟然就這么云淡風輕、鎮定自若的說出: “實不相瞞,在下劉辰,一介白身,尋常之家而已!” 這就讓在場諸侯們略顯驚訝! 就算是真的“尋常之家”、“黔首貧農”,若是有才華讀書識字,一般也會前往某位大儒門下求學。 而這些士子,一般都會自稱某某學生,譬如劉備就曾說是“盧植門生”。 哪像劉辰這般“尋常之家”直接說出,還沒有任何的羞愧之感! “呵呵......” 讓劉辰意外的是,極其重視門第出身的袁紹,聞言后上下打量一番后,竟露出了不信的笑容:“先生說笑了!” 若是曹操這么說,劉辰自然不會意外。 可袁紹選拔人才的標準,就是士族出身!甚至連寒門子弟,都不放在眼中。更逞論更寒微的黔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