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小人在背后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以至于我聽信讒言,晚發(fā)糧草,差點耽誤大事! “還好孫將軍此戰(zhàn)建功立業(yè),力挽狂瀾,奪下汜水關,不然我心中難安,愧對孫將軍,愧對天下人!今日必斬小人!拖下去!斬了!” 在背鍋俠糧官的求饒中,直接被袁術親兵拖下去一刀咔嚓了! 在場諸侯們不動聲色,但心中卻在冷笑! 別看袁術后面被稱為“冢中枯骨”,但可以雄踞淮南,與袁紹爭鋒,也是有其過人之處的! 就算袁術只是做做樣子,但在這么大庭廣眾下,身為四世三公嫡系,可以為孫堅放下身段,也是難能可貴了! 孫堅也不是不識抬舉,何況他確實還欠著袁術人情,甚至就是其附庸。 因此孫堅解開心結似得,笑著感激道:“袁將軍明察秋毫。” “文臺此次勇猛啊!” 袁術上前拍了拍孫堅肩膀,做足了老大的姿態(tài):“汜水關都被輕易奪下,不知其中細節(jié),可否詳細說來,也讓我等好好見識見識。” “自然可以!” 孫堅笑著將他們迎進城樓內,袁紹身為盟主,一馬當先坐在首座,袁術眼神怨恨,但只能屈之人下。 兩兄弟都坐好后,眾多諸侯一一入座,從他們落座的位次、先后就不難看出,別看都是諸侯之一,但也是有檔次高低的! 曹操發(fā)矯詔,號召諸侯討董,意義重大。孫堅奪下汜水關,當居首功。兩人在袁紹和袁術后落座。 但孫堅此時突然看出問題,不解道:“其他諸侯呢?還在半路上嗎?” 王匡、喬瑁、鮑信、孔融、陶謙、張揚等諸侯不見蹤影。 袁紹笑道:“他們聽聞文臺奪下汜水關,也是斗志昂揚,紛紛請戰(zhàn)進攻虎牢關,我也就答應了! “想來董賊與西涼賊子,聞聽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已經嚇破膽了。如今文臺奪下汜水關,又給予強力一擊。若是再得虎牢關,我們齊頭并進,必誅董賊!” 在場諸侯們都有些振奮! 雖說他們各有算計、心懷鬼胎,但若是可以打‘順風局’,他們還是不介意‘搶人頭’、‘搶功勞’的! 只是孫堅聞言后,卻一拍桌案,急道:“壞事了!虎牢關有張遼駐守,強攻必將吃盡苦頭,或吃敗績了!” 眾人聞言一愣! 袁紹不解道:“文臺何意?虎牢關守將張遼是誰?” “張遼?” 曹操驚醒過來,“本初,當初丁原從并州帶入京師,在大將軍(何進)府任事,后被大將軍派去募兵了!” “我想起來了!” 袁紹也是驚醒過來,但他不解道:“文臺,張遼名不經傳的,為何你認為他可以擋住諸侯們聯(lián)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