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這段時間,少安變得異常忙碌,連帶著王滿銀也得不到空閑。 要準備二十五桌的酒席,在這個時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世你還可以請農村大廚進行一條龍服務,你只管出錢,其他的交給專業的酒席團隊就行了。 但是這個時代,什么都得自己準備,眼下各戶人家都缺吃少穿,想要招待二十五桌的人可不容易。 首先就是糧食,少安拉著王滿銀到雙水村的大隊部去借糧食,有田福堂這個支書作擔保,幾百斤的玉米便借了出來。 然后把玉米拉到老窯的院子里,借了村里一頭驢,將玉米全部碾成玉米面,酒席的主食就是玉米饃饃。 至于做些什么菜,少安他們討論出來,準備弄個四菜一湯,在他們看來已經是最高的規格了。 分別是主菜羊肉燉粉條,另外兩個素菜,一個涼菜,再煮一碗蛋花湯,這就是酒席的規模了。 另外桌子上還會放香煙,糖果,瓜子花生南瓜籽,白酒管夠,不至于讓桌子顯得太空曠。 這些菜都得少安自己備好,還好他們有鴿子市,像是粉條羊肉什么的,很好收購。 當然,不僅在吃食上花了很多精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邀請哪些人來吃酒席,桌子板凳哪里去借。 前一個問題孫玉厚和田福堂兩人倒是商量出了一個章程,至于桌子板凳碗筷,其實也好解決,向村里人借就行了,一律只要大圓桌。 要是雙水村湊不起大圓桌的話,罐子村同樣也不少,王滿銀也去借了不少,最后一共湊了十五張大圓桌。 這段時間可累的夠嗆,雙腳一直蹬著三輪車,把這些桌子板凳的給送到少安新窯的院子里。 少安一家人都沒閑著,每個人都為了這門婚事,盡自己的一份力。 就連蘭香也沒閑著,知道結婚的時候要用很多木柴,自己悄悄拿著柴刀背簍,一有空就去山里找柴火。 在腳不沾地的忙碌中,時間終于來到臘月二十八這天。 黃歷上記載,臘月二十八,宜出門,祭祀,作喜,懷子,開張,忌入土,焚香,是難得的好日子。 可惜天公不作美,早上剛剛起床,王滿銀推開堂屋大門一看,天陰沉沉的,空中飄著鵝毛大的雪花,寒風呼嘯,像是一把把刀子一樣,打得人的臉生疼。 拿起鐵鏟掃帚,沿著木梯爬上窯洞,先是將煙囪給掏了一下,然后把窯頂上的積雪全部清掃干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