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們的土地歸還政策...過時了?”艾瑞莉婭茫然看向在場眾人。 她有些不理解。 大家當初團結在一起,不就是為了趕走諾克薩斯入侵者,讓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有家可回么? 現在諾克薩斯還沒離開,戰爭還沒結束,還有那么多人無家可歸,那么多受著諾克薩斯奴役的同胞,期盼著反抗軍幫他們奪回土地和家園... 他們堅持的土地歸還政策,怎么就過時了呢? 艾瑞莉婭將目光投向在場眾人,期待這些德高望重的大師前輩能為她解惑。 “這個...”現場的氣氛卻突然變得微妙。 大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都好像有話要說,卻又遲遲無人開口。 這也沒辦法。 因為土地歸還政策,在過去可一直是反抗軍內部的,一種絕對不容質疑的政治正確。 追根溯源,那這支反抗軍從一開始就是在“驅除諾虜、恢復均衡”的旗幟下團結起來。 這個所謂的“恢復均衡”,指的就是要盡可能地將飽經戰火摧殘的艾歐尼亞,恢復到戰前那和平穩定、萬物均衡的模樣。 在這項基本精神指導下: 土地要歸還給原主人; 政權要歸還給原地方自治機構; 財產在戰爭結束之后,也要以歸還的名義分配給同胞; 反抗軍的歷史使命就只是反抗,在諾克薩斯人離開之后,它就可以不用繼續存在了。 而在座的各大宗門教派、地主豪強,理論上無論他們在戰時做了多大貢獻、付出了多少犧牲,又占據了多少土地、掌控了多少資源,他們在戰后也只能放下一切,各回各家,回歸戰前的生活狀態。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大師們不要權,不要錢,只要江山如故、天下太平。 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艾歐尼亞以外的人恐怕也無法理解。 但這就是反抗軍的初心: 恢復均衡,恢復傳統,讓艾歐尼亞回歸那已經成功運轉了10000年的,被歷史證明可以長期維持和平與均衡的社會狀態中去。 正是有這樣共同的初心,反抗軍的英雄們才能齊聚于此。 又因為他們都有這樣的共識,所以反抗軍一開始才會實施土地歸還政策,將他們打下來的土地無償地歸還原主,或者無償地充作公田。 “那么...”艾瑞莉婭不理解了:“既然這項政策是大家一起制訂的,那現在為什么又要變呢?” 她眨著那雙純潔無瑕的大眼睛,迷茫地看著在場的一眾大師前輩。 “額...”不知怎的,大師們竟有些不敢看她。 但議題都提出來了,該說的話總是要說的。 “因為它的確過時了!” 終于,在這一片微妙難堪的氣氛之中,有一位大師代表大家站出來了。 艾瑞莉婭記得他。 那是夏爾瑪家族的拉維大師。 拉維大師是在艾歐尼亞形勢最艱難的時刻,第一批揭竿而起、高舉義旗,站出來反抗諾克薩斯帝國的英雄——比她更早得多。 在普雷西典遭受敵軍主力進攻的時候,又是拉維大師不顧一切地擔任敢死隊長,拼死牽制住了斯維因的側翼大軍,給她創造了寶貴戰機。 持續數年的艱苦斗爭下來,拉維大師4次重傷、2次瀕死,失去了3個兒子1個女兒,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 毫無疑問,他是英雄。 是艾瑞莉婭也崇拜著的英雄。 “拉維大師。”艾瑞莉婭恭敬地向他頷首致意:“您有何教誨,還請細講。” “艾瑞莉婭大師。”在在場眾人鼓勵贊同的目光中,拉維大師終于開口了:“你也該認識到了。” “我們反抗軍的土地歸還政策,的確是過時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就得從這項土地歸還政策,之前為什么能良好運作,為什么不“過時”說起了。 “在以前,諾克薩斯始終在戰場上占據上風,我們反抗軍連固守根據地都很勉強,就更別提收復失地、對外擴張了。” 以前反抗軍根本就打不下多少地盤,也就沒多少新增的土地可分。 地都沒有,那當然不為因為土地分配問題鬧出太大矛盾了。 “另一方面,參加我們反抗軍的戰士,包括我和在座的許多大師在內,都是因諾克薩斯入侵而失去土地的納沃利人。” “反抗軍主張將土地物歸原主,要幫大家奪回故土、收復家園,大家打起仗來自然積極踴躍、不懼犧牲。” “可是...” 可是,現在時局變了。 隨著帝國軍隊頹勢愈顯,諾克薩斯和艾歐尼亞之間的戰爭,已經開始攻守易形了。 尤其是最近幾個月,諾克薩斯人開始在納沃利戰場上節節敗退,不斷向后收縮戰線。 原先被敵人占據的大片土地,現在都被他們給重新吐了出來。 反抗軍也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對外擴張、收復失地,短短數月便幾乎收復了大半個納沃利行省。 于是,問題來了... 這么多新增土地,都還給原主人? “恕我直言,戰士們對此都很有意見。” “這些土地都是大家流血流汗、拼死奮戰從敵人手里奪回來的,又怎么能白白歸還給那些沒有賣命出力的,所謂的‘原主人’呢?” 拉維大師很隱晦地表示。 但艾瑞莉婭只是年輕沒經驗,又不是什么傻子。 聯系拉維大師之前說的那句話,她很快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擴張前,大家都支持歸還土地;擴張后,大家又都有意見了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這次大反攻之前,大師們連自家的地都沒奪回來,他們當然支持土地歸還政策。 可在這次大反攻之后,大師們不僅把自己家的土地都奪回來了,還從敵人手里搶回來了大片大片的,屬于其他人的土地。 比如說,這回瓦斯塔亞人向他們討要的土地。 總之,之前大家支持土地歸還政策,是想搶回自家的地; 現在他們不支持,則是因為他們不僅搶回了自家的地,還已經占上了別人家的地。 這么說話,好像有些難聽。 但拉維大師并不認為這有什么錯。錯的只是艾瑞莉婭罷了。 “艾瑞莉婭大師,你別忘了,我們艾歐尼亞有句古話:”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我們反抗軍之前能在戰場上取得成功,就是因為讓戰士們看到了歸還故土的‘利’,讓大家有了戰斗的動力。” “而現在,我們之前承諾的‘利’已經兌現得差不多了,但敵人卻還遠遠沒消滅干凈。” “你讓大家跟著你和諾克薩斯人拼命,卻在又不獎賞以更多的土地和權力——戰士們無利可圖,又怎么會有戰斗的積極性呢?” “戰士沒有積極性,接下來的仗又要怎么打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