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咱倆藥方也基本一樣。”張大可聽李端陽說要討論一下藥方,回過神來道,“只是你這附子,我感覺沒必要用吧?” 李端陽無奈道:“我阿姨這毛病有二十多年了,如今陽虛癥狀明顯,我感覺要挽回這狀況藥力還是得大一點兒。這樣吧張大夫,我們可以先加上這味藥看看療效,隨后您還可以給隨時調(diào)整嗎?!? 張大可聽了點點頭:“那就用上先看看效果。” 大夫用藥越老越謹慎,但謹慎的同時也就缺乏了果斷,他開方時也曾在用不用附子上打過猶豫,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保守,此時聽李端陽這么說,他又覺得用上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如此一來,兩人討論得還算順暢,張大可在這一方面很難得的沒有惜頭護臉,只要李端陽講的有理,他也就接受了。 這樣兩人討論藥方的結(jié)果,基本還是采用了李端陽的藥方。 患者劉美珍素體陽不足,加上飲食不調(diào),進食生冷,促使脾胃虛弱,中焦虛寒,胃失溫養(yǎng)。 脾主升清,脾虛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故見胃下垂。 所以表現(xiàn)胃脘墜脹痛,進食后加重、納差。 脾主氣血運化,脾胃虛寒,運化不力,身體就缺乏營養(yǎng),故身體消瘦、體倦肢軟,少氣懶言。 胃不和則睡不安,睡眠自然會差勁兒。 綜上,當辨證為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病位:脾胃。病性:本虛標實。 (此處所謂的本虛標實,本來病根是體內(nèi)氣虛,卻感覺胃脘墜脹痛,好像里面塞滿東西一般。) 故須補虛益氣,升陽舉陷! (這其實是中醫(yī)中一種塞因塞用的治療手段,本來患者感覺肚子滿當當?shù)拿浀秒y受,現(xiàn)在卻還要給她補氣提氣。這種治療手段也叫以補開塞,主要就是針對病證虛損不足的本質(zhì)而治。) 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方中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jīng),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須重用(80克啊),故為君藥。 黨參、炙甘草、白術(shù),補氣健脾為臣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