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再簡單地總結說一下,理中丸是排出脾胃寒濕,同時兼補脾氣的;補中益氣丸是補宗氣和鼓動宗氣的。” 李端陽說到這里停下來。 “聽明白了,你繼續。”秦琳琳道。 “好,那寡人下面從這兩種藥的構成上講一下它們的區別。 理中丸由四味藥構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 這四味藥中,干姜味辛性熱,從這個性味上你也可以看出干姜的功效吧。 味辛它就像一顆炸彈一樣在體內爆炸,能行氣,在體內形成強對流風!再加上它性熱,所以,可以助陽驅寒! 這理中丸中它是君藥。 人參性微溫,味甘(能入脾)、微苦,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對脾之清陽之氣也補益的作用,它可以助干姜補陽驅寒,是臣藥。 白術可健脾可燥濕(所以可以祛濕),是佐藥。 炙甘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又可以調和諸藥,為使藥。 所以這四味藥加起來,既可以祛除脾胃寒濕,又可以補脾氣,所以就可以把脾胃調理得很好,所以才叫理中丸。 所以它可以溫中(指中焦脾胃)祛寒,補氣健脾。 凡是由脾胃虛寒引起的病癥,比如嘔吐腹痛,不欲飲食,痢疾、中寒霍亂等癥,都能用這理中丸來調理。 而補中益氣丸主要由黃芪(蜜炙)、甘草(蜜炙)、黨參、白術(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等藥組成。 其中的黃芪、升麻和柴胡都有提氣的作用,所以它是補氣加提氣的。 主要針對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的人群。 可以治療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狀。” 李端陽說完,秦琳琳想了想道:“你前面說的我聽明白了,可這后面兩種藥可以治療的癥狀又把我給搞糊涂了,這食少腹脹,體倦乏力什么的,兩種藥還不是一樣的嗎?這碰到病讓人怎么分得清?” “還是有細微差別的。”李端陽無力地道,“而且你又忽略了中醫治病的根本,中醫是治證的,也就是根據患者的病因和病機來治病的,不是根據癥狀來治病的。 即便癥狀相同,病因和病機不同的話,也會用不同的藥。 西醫也不可能完全根據癥狀來治病吧,西醫也要尋找病因和病機的,只不過西醫挖得沒有中醫那么深,只局限于尋找器質性病變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