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于自家后宮的事情,這還是第一次出現讓劉琮頭疼的事。不過自古以來后宮鬧事,也是大漢的傳統了。 東漢十幾個皇帝,每一代皇帝都會英年早逝。大漢朝廷常年存在閹黨和外戚爭斗,其矛盾也大多是后宮挑起的。 只不過劉琮現在比較強勢,他不打算向任何人讓步。所以他不害怕江東的問題,所以絲毫不慣著別人。 這一點從他應對士族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當一有實力壓榨士族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放過一點機會。 正因為如此,他治下的荊州,罕見的和曹操一樣,士族蟄伏,寒門崛起,百姓逐漸安穩。 荊揚聯合之后數個月都是不再有戰亂的時候,大漢這四個諸侯, 劉備, 曹操,孫權,劉琮罕見的不再招惹對方。 不過這不是和平,而是一段時間比較長的停戰而已。幾個諸侯全都知道,接下來的戰爭將越來越強,他們需要積蓄足夠的力量來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在這幾個月里,劉琮的商隊迅速壯大,他依靠益州的道路,繞開了曹操的封鎖,由馬岱負責前往西涼與羌族做生意。 羌族深處內陸,最缺乏的除了鐵器就是食鹽,最不缺的就是馬匹。 而劉琮會缺鹽嗎? 自然不會。 一年多他在交州建起了無數曬鹽場,把制鹽工藝從煮鹽法變成了曬鹽法,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不過這直接導致著荊州的鹽價暴跌,從一開始的數十錢直接跌到幾錢,最后劉琮算計一下發現自己似乎還虧錢了。 真是因福得禍,看樣子古人不打算改善制鹽工藝是有理由的! 大量的海鹽和鐵器通過益州運往西涼,而西涼的汗馬也通過這條道路運到了荊州境內。 劉備沒有阻攔, 不過收的稅非常重,相當于你每販賣三十匹馬就得留下一匹馬做關稅。對于這個稅收,劉琮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算暫時寄存在劉備哪里,早晚要收回來。 不過雖然荊州的產鹽效率提高,但是這些海鹽里面含有的雜質是真的多,剛曬出來的海鹽都是黃色的,內部富含豐富礦物質。雖說是吃不死人吧,不過對人體也沒好處。 這種鹽用來販賣和給平民食用還行,劉琮本人肯定不會吃。鬼知道這里面含有了多少重金屬,別一口吃下了半個元素周期表。 精鹽這個時候沒法做,只能通過不斷的溶解過濾,溶解過濾來提純鹽分。最后得到的鹽雖然還是帶點顏色,不過好歹也算是白鹽了。 最后還有地稅法的問題,劉琮通過這個割了士族的韭菜。在人口看似只有一萬的人口之下,劉琮收稅差不多相當于二十五萬人的稅收。讓不少士族非常不滿,他們不敢和劉琮擺臉色自然得大量壓榨黔首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