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核物理研究所了,不少人都在討論程旭開新項目組招新的事情。 “我覺得吧,這個事情還是要仔細斟酌,你們聽說過這位程院士在核物理方面的成就嗎?反正我是沒查到。” “我也只查到了他在材料學上面,還有一項分解技術的成果,怎么說呢?材料學和我們還是能夠沾得上邊的。” “確實,聽說他開的項目和可控核聚變有關,那東西足夠耐高溫的材料也是重中之重,只不過就是他那篇材料學的研究似乎是第二作者。” “反正你們想去就去吧,我是不去的,時間有限,還是做些能看得到希望的項目比較實在。” 絕大多數人,都還是覺得這件事情不太靠譜。 院士的確是他們仰望的存在,但這也是僅限在同一個領域內,往往一個細分領域就足夠人鉆研一輩子了,可以說,深和廣在科研領域是不可兼得的。 更何況,能在研究所里,年紀輕輕當上研究員的,哪一個不是別人口中的天才少年,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沒有想著去掛個名頭混經費的,多數還是想干出一番成績來的。 不過,也還是有人心動了,文家茂在所里也干了十來年了,曾經的他,也是讓無數同學艷羨的存在,但工作的時間越長,他就越能明白自己與那些真正的天才之間的差距。 人到中年,他也逐漸領悟,當自己的能力不夠的時候,有時候借助外力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可惜他明白的時間有些晚了,有些人脈,當你想用的時候才想著積累是不行的,不過,眼下就是一個好機會。 看他們的口氣,是都不太想去,那不就正好是自己的機會?真去的人多了,自己還怕競爭不過那些年輕人呢。 他雖然也沒看明白程旭是怎么這么快評選上院士的,但他作為華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絕對就是一條夠粗,還可以成長的大腿。 至于項目,他也不是很關心,不管做不做的出來,總是能和程旭搞好關系的。 再說了,程旭作為天才少年里面最頂尖的那一位,再加上這么多的資源傾斜,誰敢肯定他一定做不出來成績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