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而聽見這話,施曉雅的眼神里并沒有高興,而是有些茫然和委屈,她噘著嘴問道: “是我哪里做的不夠好嗎?我目前的工作都可以勝任的。” 程旭也有些哭笑不得地解釋道: “那沒有,我不是這個意思,只不過我們公司現(xiàn)在正在擴張期,現(xiàn)在的工作可能你一個人就夠了,但很快事情就會越來越多的,到時候再招人未免有些倉促。 另外,早一些招人進來, 你也可以多培養(yǎng)培養(yǎng), 后面事情多了,你也有人幫你分擔。” 施曉雅這才點了點頭,也有些感嘆公司發(fā)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從她進來到現(xiàn)在,公司的員工數(shù)量都翻了一倍多了。 “另外,這個員工的招聘就交給你了,畢竟需要考校一些專業(yè)知識,我們也不是很懂,你自己來把握吧,薪資方面,比你少就行了。” 相比于放材料的空間已經(jīng)不夠了,他們辦公室的空間反而還空余了相當多,足夠容納再多好幾倍的員工。 交待完這邊的事情,程旭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解決材料和廢電池的存放問題了。 廢電池其實還好說,畢竟儲存條件沒那么高,不行隨便找一個房間放著都行,只是要做好消防設施。 但那些材料的存放就不一樣了,得嚴格控制溫度、濕度等條件,要求高了不少。 他目前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出貨頻次,比如說每個月交付30噸金屬鋅,那么就可以改成每10天交付10噸,這樣一來,他們的存貨一下子就少了。 但這件事情,還是得和利威爾公司公司打個商量,畢竟他們合同上已經(jīng)約定好了交貨時間了,現(xiàn)在發(fā)生變更,也需要爭取他們的意見。 說干就干,程旭也給駱正南去了個電話,自從經(jīng)歷過上次把他當成同行的尷尬后,他反而和這個“老熟人”的關系更上了一層。 而駱正南在聽到程旭的請求后,也是很痛快地答應了他,并且很快就猜到了他面臨的倉儲不夠的問題,還熱心地表示只要他每個月供應了足夠的份額,什么時間送來都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