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新網址: 浩瀚的大洋上,一艘白色的郵輪正在全速航行,它的飛剪型船艏輕輕的切開波浪,激起一陣陣雪白的浪花。水沫似珍珠飛舞著濺落在船舷兩側,隨后又滑入大海中,在船尾劃出一道白色的浪跡。 在戰爭時期有什么船能在大海上自由航行? 桅桿上迎風飄揚的西班牙商船旗,彰顯著它的身份。 在即便是在戰爭之中,中立國的通商權,仍然受到國際法的保護。盡管中立國的通商權和交戰國的限制權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沖突。但是這并不是問題。 早七五年,在法國的倡議下,各國在巴黎舉行會議,試圖制訂一套戰爭期間中立國通商權的有關規章。 法國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倡議,這完全是一場陰謀——只有確保了中立國的通商和自由航行權,才能夠保證,在進攻法國和俄國土耳其期間,大明的商船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其運送物資——當然,這是假設英國干涉的前提下。 不過,作為擁有商船數量最多的英國,對戰時通商權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畢竟,南北戰爭時,他們可是吃過虧的。也正因如此,會議中,中立國的貿易權比起交戰國的封鎖權來還是占了上風。與會者全都支持中立國照常進行商務,即便是少數海軍將領的反對意見,也遭到他們本國的文官加以否決。 當然這種自由貿易權,也有一定的限制貨物被分為三類:絕對禁運品,這包括僅供軍用的物品;有條件的禁運品,即既可供軍用也可供民用的物品;以及非禁運品,包括食品在內。只有第一類貨物在交戰國宣布封鎖后才可以由交戰國沒收;第二類貨物則必須證實目的地是敵對國家方可予以沒收;第三類貨物則根本不能沒收。 盡管當各國代表簽署宣言后,英國的另一種利益“制海權”派,卻宣稱保障英國生存的海上優勢遭到出賣。他們在報刊上和在議會中發動了一場反對它的運動。宣稱這一宣言將使英國艦隊失去作用;它是法國的陰謀。雖然倫敦宣言雖在下院通過,但是上院卻一直沒有批準。 但是在九五年五月,倫敦上院,卻以奇跡般的速度通過了《倫敦宣言》,這是為什么? “我們需要中立國的國旗。” 一面中立國的國旗,一家在中立國注冊的商船公司,就足以讓物資通過封鎖進入英國。 “法國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當然了,這塊石頭砸的是大家伙的腳,畢竟,在英國船和美國船掛著中立國商船旗把物資運到英國的時候,帝國的商船可以掛旗把物資運到法國,運到北美。 《倫敦宣言》到底對誰有利對誰有害,也就不好說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立國旗幟就是大海上的護身符。 就像這艘遠洋郵輪一樣,就能夠在戰時,自由自在的航行。 不過誰都不會想到,這艘郵輪不僅按裝有大炮,就連里內部卻是另外的一幅景象——艦橋內,一群英國皇家海軍軍官正在討論著什么。 “現在航速是多少?” “二十二節,長官。” 航海長高聲的向艦長報告。 “二十二節……” 第(1/3)頁